常德澧州文庙攻略

2024-11-23

一、历史渊源

澧州文庙的起源与发展

澧州文庙始建于宋代,具体为北宋乾德三年(965),是宋代文教最早兴盛的地区之一。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澧州在全国三级地方行政区划中为澧阳军州,隶属于荆湖北路。而这于澧州城南一里许所建之学,就是如今的澧州文庙。

北宋乾德三年兴修的澧州官学即澧州文庙,在历经 220 年后,得到了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关注。南宋淳熙十年(1183)深秋,朱熹以 “提举台州崇道观” 虚衔身份游历鄂州后,应时任澧州知州曹彦约(也是朱熹白鹿洞书院得意门生)的盛情邀请来到澧州。朱熹凭吊了苏庠、范浚在澧州的寓居、讲学之地,探视老朋友后,将主要活动放在澧州溪东书院的讲学以及与澧州官绅士民讨论办学校、复书院、造士育才等问题上。他指出澧州的文山书院已很破败,溪东书院实过简陋,国家育才的学宫也未成规模。为鼓励曹彦约,朱熹手书 “廉节” 二字相赠,并表示白鹿洞的修复得益于此二字。曹彦约将其镌刻成石碑,并表示要复兴书院,复修文庙,以迎接恩师再来澧州讲学。

在朱熹 “廉节” 碑刻的激励下,曹彦约和他的澧州同僚及数届后继者,带头 “捐俸”,精心谋划,促成九澧官绅士庶形成自觉出钱出力办教育的共识。以至十三年(1195)后,得以用新落成的澧州文庙,隆重迎接朱熹的第二次澧州讲学。从此,澧州文庙巍然屹立,成为一千多年来澧州人心目中神圣的文化教育殿堂。

此后,澧州文庙历经多个朝代的多次重建和维修。元朝元贞元年(1295),澧州文庙遭回禄之灾,学正张子仁等劝 “郡士在籍多田者” 出资,得万缗之资后重加修葺,大德三年(1299)得以落成,学士姚燧有记。元末明初,文庙又毁于兵燹。洪武八年(1375),知府史希贤于南门内右侧兴建大成殿及门庑,后为明伦堂,翼以三斋,名存诚、进德、育才。此后,终明一代又历经了十三次维修和不断扩建。

进入清代,清顺治六年 (1649),守道王燧于旧址重建,州人河南学政胡澥为之记。从康熙元年 (1662) 年至同治四年 (1865) 年,其间历 203 年,又先后十二次屡加修葺,形成了今天澧州文庙的基本格局。及至晚清光绪、民国,再至新中国以来的一般 130 多年间,先后又有五、六次的维修。

到现在,巍然屹立 1050 年的澧州文庙,占地 8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3500 平方米,是江南规制最高、保护最完美的儒教古建筑群。1955 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 年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不仅是澧州人心目中神圣的文化教育殿堂,是澧州学子真诚朝拜的地方,更是澧州儒学发展传承的历史见证和澧州血脉兴盛的象征。

二、特色亮点

湘北最大的古建筑群

澧州文庙占地 8000 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 2000 多平方米,是湘北最大而且保护最完美的古建筑群。其规模宏大,建筑布局整齐、严谨、合理,廊廊相通、檐檐相连,气势恢弘、构造精巧、色彩富丽。自明清以来,历经十多次重建和维修,成为了湘鄂边署目前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伟的仿故宫式古建筑群。

丰富的文化内涵

  1. 华阳王府遗物石狮,东边字幅 “德侔天地”,西边字幅 “道冠古今”,彰显孔子思想的崇高地位。

门前的一对大石狮是明代华阳王府的遗物。第一代华阳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曾经谪守澧州。东边的字幅 “德侔天地” 是说孔子的思想主张给人类的好处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边的字幅 “道冠古今”,是赞孔子思想、言行都是盖世之冠。这对石狮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孔子思想崇高地位的彰显。

  1. 状元桥,聚天地灵气,走过可增长智慧,相传只有状元和皇帝祭孔时才能踩过。

状元桥是文庙的重要组成部分,置于泮池之上。泮池取名为论语中 “重游古泮” 之句,古泮也就是学校的意思。相传只有当地中了状元的人回家朝拜孔子,或皇帝巡视祭孔子时,才能踩过此桥。桥孔是半圆形,它聚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从这座桥上走过,可以增长智慧。关于状元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位贫苦的读书人名叫刘知远。他勤奋好学,立志成为一名状元。有一年,刘知远赴京赶考,途经澧州。在澧州文庙参观时,他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庙内的一尊孔子像在他每次跪拜之后都会点头回应。他认为这是一个好兆头,预示着他将会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果然,刘知远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状元及第。当他衣锦还乡时,为了感谢澧州文庙孔子像的庇佑,他出资修建了一座石桥,命名为 “状元桥”。此后,状元桥成为了澧州文庙内的一处重要景点,也成为了当地学子们求学、祈愿的象征。人们相信,走过状元桥,就能获得孔子的祝福和庇佑,有望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澧州历史上出过的状元屈指可数,而真正走过状元桥的才子,是 20 多年前获得奥林匹克比赛金牌的一中学子周彪,当时县委、县政府把他作为当代状元,举行了隆重的踩桥仪式。

  1. 大成门,结构为单檐硬山式,门面宽三间,柱基全为石雕动物,雕工精美。

大成门是文庙的第三道门,又称戟门,系道光帝时修建,其结构为单檐硬山式,门面宽三间。平时只能开启东西二侧门,中门要待当地中了状元之后祭奉孔子时才能开启。在大成门前后台阶和大成殿露台前各嵌一块五龙陛,大成门前的龙陛为明代浮雕五龙丹犀,大成门后面和露台前是清代镂空的五龙戏珠石雕。为什么是五龙呢?因为在我国古代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皇帝可以用九龙,省一级用七龙,澧州当时是州,就只能用五龙。大成门柱基全为石雕动物,前面两对是狮子和大象,后面一对是麒麟,这些都是清代时工匠们的杰作,他们雕工精美、栩栩如生,每一件都是难得的工艺品。

  1. 大成殿,主体建筑,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有国内最大的孔子铜像。

大成殿原名宣王殿,是文庙内的主体建筑,也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全殿占地 600 多平方米,盖黄色琉璃瓦,殿四周有回廊,全殿由四十八根大型杉木立柱构成,檐下斗拱交错,梁坊均油漆彩绘,门上浮雕戏曲人物、花草鸟兽等纹饰,其工艺惟妙惟肖。原殿内正中央供奉的就是孔子图像,现塑造的孔子铜像,为儒商王焕庆先生捐赠。此铜像高 4.2 米,总体重 2.8 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孔子铜像。殿堂由 48 根高 23 米的大型杉木柱构成,梁坊均油漆彩绘,殿四周有回廊,门上浮雕有戏曲人物,花草鸟兽等纹饰,把自然界中的七彩都粘合在其中,色彩斑斓,绚丽多姿,呈现出富丽堂皇、雍容典雅的大气,和庄重大方、静穆威严的尊贵。

三、地理位置

澧州文庙位于常德市澧县古城路 128 号,处于澧县古城的核心位置。这里交通便利,周边配套设施完善,无论是自驾还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都能轻松到达。

从历史的角度看,澧州文庙始建于宋代,明初迁建于今址,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见证了澧县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它坐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周边环境优美。附近有古老的澧州古城墙,两者相互映衬,共同展现出澧县深厚的历史底蕴。城墙的古朴与文庙的庄严相得益彰,为游客带来了独特的视觉感受。

此外,澧州文庙周边还有一些传统的民居和小巷,漫步其中,仿佛能感受到过去的岁月痕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让人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

总之,澧州文庙的地理位置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还让人们在欣赏古建筑的同时,领略到澧县的历史风貌和人文风情。

四、建筑风格

仿古宫式,布局严谨

澧州文庙的建筑为仿古宫式,整体风格庄严肃穆,气势非凡。黄绿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独特的光芒,脊、翼角上装饰的云龙、花草琉璃件更是精美绝伦,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无论是柱础、门窗,还是梁枋及较小的物件,都无处不精雕细刻着人物、飞禽、走兽等图案。这些雕刻作品不仅展现了工匠们高超的技艺,还融合了南北建筑的艺术特点,充分反映了当地劳动人民高度精湛的艺术水平。

从细节处看,每一处雕刻都栩栩如生,人物的表情生动自然,飞禽走兽的姿态各异。这些图案有的寓意吉祥如意,有的讲述着历史故事,为文庙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无论是远观还是近赏,都能让人感受到这座古建筑的独特魅力。

中轴对称,气势恢宏

澧州文庙的建筑布局在南北中轴线上,自南往北依次是头门、状元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六进,整体结构严谨,气势恢宏。大成殿前置有东、西二厢房和钟鼓二楼亭,所有建筑被高大宫墙环绕,廊廊相通、檐檐相连,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头门作为文庙的入口,庄重大气,给人以威严之感。走过头门,便来到了状元桥。状元桥置于泮池之上,泮池取名为论语中 “重游古泮” 之句,寓意着这里是求学的圣地。相传只有当地中了状元的人回家朝拜孔子,或皇帝巡视祭孔子时,才能踩过此桥。桥孔为半圆形,仿佛在聚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从这座桥上走过,可以增长智慧。

接着是棂星门,虽然如今棂星门已不复存在,但仍能让人想象出它曾经的辉煌。再往前走,便是大成门。大成门又称戟门,系道光帝时修建,结构为单檐硬山式,门面宽三间。平时只能开启东西二侧门,中门要待当地中了状元之后祭奉孔子时才能开启。在大成门前后台阶和大成殿露台前各嵌一块五龙陛,大成门前的龙陛为明代浮雕五龙丹犀,大成门后面和露台前是清代镂空的五龙戏珠石雕。这五龙石雕不仅体现了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更是清代工匠们的杰作,雕工精美、栩栩如生。大成门柱基全为石雕动物,前面两对是狮子和大象,后面一对是麒麟,每一件都是难得的工艺品。

最后是大成殿和崇圣祠。大成殿是文庙内的主体建筑,也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全殿占地 600 多平方米,盖黄色琉璃瓦,殿四周有回廊,全殿由四十八根大型杉木立柱构成,檐下斗拱交错,梁坊均油漆彩绘,门上浮雕戏曲人物、花草鸟兽等纹饰,工艺惟妙惟肖。现塑造的孔子铜像高 4.2 米,总体重 2.8 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孔子铜像。崇圣祠则位于大成殿之后,庄严肃穆,彰显着对先师的敬重之情。

整个澧州文庙的建筑布局中轴对称,气势恢宏,其构精巧、其彩富丽,让人在欣赏古建筑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文化内涵

传承孔子思想

作为祭祀孔子的场所,澧州文庙承载着丰富的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内涵。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在世时已被誉为 “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的思想主张如 “仁”“礼” 等,影响了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几千年的历史发展。

澧州文庙的存在,为传承孔子思想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载体。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参观古建筑、欣赏文物、参与祭祀活动等方式,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和儒家文化的精髓。

例如,大成殿内供奉的孔子铜像,高达 4.2 米,总体重 2.8 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孔子铜像。这尊铜像不仅是一件艺术杰作,更是人们对孔子敬仰之情的体现。站在铜像前,人们仿佛能感受到孔子的智慧和教诲,领悟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外,文庙内的建筑布局、雕刻装饰等也处处体现着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内涵。从状元桥到大成门,再到大成殿和崇圣祠,每一处建筑都有着深刻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状元桥置于泮池之上,泮池取名为论语中 “重游古泮” 之句,寓意着这里是求学的圣地。桥孔半圆形,聚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走过此桥可以增长智慧。这体现了孔子对教育的重视和对知识的追求。

大成门结构为单檐硬山式,门面宽三间,柱基全为石雕动物,雕工精美。门前后台阶和大成殿露台前的五龙陛,不仅体现了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更彰显了儒家文化中的礼仪规范。

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全殿占地 600 多平方米,盖黄色琉璃瓦,殿四周有回廊,檐下斗拱交错,梁坊均油漆彩绘,门上浮雕戏曲人物、花草鸟兽等纹饰。这些装饰不仅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更传达了儒家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总之,澧州文庙通过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物收藏和多样的祭祀活动,传承着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内涵,成为了人们学习、感悟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举办文化活动

澧州文庙不仅是祭祀孔子的场所,也是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其中,首届澧州文庙庙会暨澧县第四届年货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如首届澧州文庙庙会暨澧县第四届年货节,展示了澧县农业产业化的丰硕成果、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城头山农耕文化。

1 月 28 日上午,首届澧州文庙庙会暨澧县第四届年货节盛大开幕。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民俗游艺表演声势浩大,由舞龙、舞狮、威风锣鼓、大头娃娃、竹马、彩带龙等组成的表演方阵,从解放路中央大街游行至澧州文庙,一路上锣鼓喧天、腾龙舞狮、热闹非凡,现场更是人山人海,远远望去一片欢乐的海洋。

县委副书记、县长朱正权在新春致辞中指出,为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关于 “扩内需、促消费” 工作的决策部署,弘扬传承年俗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推动经济回暖升温,2024 年,县委县政府创新方式,以 “新年有好‘澧’, 文化赶大集” 为主题,将年货节与文庙庙会有机结合,旨在通过澧州特色民俗展演、优质农副产品展销、全民春节联欢活动等形式,全面展示澧县悠久的农耕历史、丰硕的农业产业化成果、丰富的群众文化生活。

活动的民俗节目展演环节在大型民俗表演《彩龙舞澧州》的精彩表演中拉开帷幕,来自澧县及外地的学校、民间非遗团队、群团组织等单位,用合唱、中国舞、荆河戏、魔术、常德丝弦等形式表演了《先祖的故园》《记忆的桥》《三湘非遗与君相约》等精彩节目。尤其是节目《幸福屋场挑战赛》,用荆河小戏的形式展现了澧县新农村建设的成果,获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同时在澧州文庙举办的庙会上,灯笼、风车、油纸伞将现场布置得十分喜庆,里面设置了传统文化展及体验活动,现场还有写对联、听古韵、赏古文、做糖画、玩游戏等精彩环节,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其中。

本届庙会及年货节活动将持续到 2 月 5 日,为期 9 天;民俗文化表演将持续一个星期,总共安排了 17 场演出,包括皮影戏、澧州大鼓、戏曲等民俗展演和非遗文化展出活动。现场还开设商家展位 177 个,入驻商家达 143 个,包括各类农副产品及特色美食,为全县群众提供一站式年货购买体验。

此外,澧州文庙还举办了 “承中华之礼 启人生之智” 澧县英才幼儿园毕业典礼暨开笔礼活动。活动以正衣冠、拜孔子、朱砂启智、击鼓鸣志、启蒙开笔、感恩师亲、经典诵读等环节开展,通过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的仪式,不仅让孩子们在欢乐庄重的氛围中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力量,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尊重文化热爱学习的种子。

这些文化活动的举办,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进一步提升了澧州文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其成为了澧县乃至整个常德地区的文化名片。

六、游玩注意事项

开放时间及门票信息

澧州文庙的开放时间可查询相关旅游网站或咨询当地旅游部门。门票价格也可通过这些渠道了解。目前澧州文庙现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2A 级旅游景区,开放以来,接待国内外观众 100 多万人次。

文明游览

在参观澧州文庙的过程中,游客一定要爱护文物,不随意触摸、破坏古建筑和文物。澧州文庙作为江南规制最高、保护最完美的儒教古建筑群,历经多个朝代的重建和维修,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每一处建筑、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我们应该以敬畏之心对待它们,共同维护好这片神圣的文化殿堂。

注意天气变化

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行程,如需雨天游览,可携带雨具。澧州文庙周边环境优美,若遇雨天,虽别有一番韵味,但也可能给游览带来一些不便。因此,提前查看天气预报,做好相应的准备,可以让你的游览更加顺利。晴天时,阳光洒在文庙的黄绿色琉璃瓦上,闪烁着独特的光芒,更能展现出古建筑的庄严肃穆和精美绝伦。而雨天,雨滴落在廊檐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也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