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丁玲故居攻略

2024-11-25

一、历史

丁玲故居的起源与发展

丁玲故居始建于清道光初年,坐落在湖南省临澧县佘市桥镇黑胡子冲(现蒋家村)。这里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前有堰塘,旁临向阳水库,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丁玲,原名蒋伟,字冰之,1904 年出生于此。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这座故居见证了她的童年和少年时光。1908 年,丁玲跟随母亲回到常德外婆家,先后到桃源、常德就读。

然而,在文革期间,丁玲故居基本被毁,至近代只剩下一堵风火残墙,令人惋惜。但历史的车轮并未停止前进,2016 年,原址修缮了故居核心建筑。2020 年 7 月,投资 3200 多万元的丁玲故居景区如期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如今的丁玲故居面积达 860 平方米,为穿斗式和抬梁式砖木混合结构,三进院、三回廊、六天井,梁架之间木板隔断,墙体是中间横向正脊为界的四面风火墙青砖空斗砌法。

丁玲的一生波澜壮阔,她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1928 年,丁玲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发表,一举轰动文坛。1931 年,她勇敢地出任 “左联” 机关刊物《北斗》主编,1932 年加入共产党,任 “左联” 党团书记,并创作出版《韦护》《水》《母亲》等多部革命文艺作品。1936 年后,她历任苏区 “中国文艺协会” 主任、中央警卫团政治部副主任、西北战地服务团团长、《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主编、陕甘宁边区文协副主任等职务。1946 年,她进入晋察冀边区参加土地改革运动,1948 年写成著名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后被译成多种外文,在各国读者中广为传播,并荣获 “斯大林文艺奖”。

新中国成立后,丁玲先后任《文艺报》主编,中央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长、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人民文学》主编、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等职。1957 年她被划为右派,沉冤 20 余年。1979 年春天,丁玲重返文坛,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常委兼文化组长、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等职务,并创办并主编《中国》文学杂志。

2019 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丁玲故居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一步彰显了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丁玲故居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见证了丁玲的成长与奋斗,也见证了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它的修缮和开放,为后人提供了一个了解丁玲、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窗口。

二、特色

红色文化与文学魅力

  1. 作为红色旅游胜地,承载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底蕴,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和感受那段峥嵘岁月。

丁玲故居作为常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承载着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丁玲在革命年代以笔为武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她勇敢地出任 “左联” 机关刊物《北斗》主编,1932 年加入共产党,任 “左联” 党团书记,并创作出版《韦护》《水》《母亲》等多部革命文艺作品。1936 年后,她历任苏区 “中国文艺协会” 主任、中央警卫团政治部副主任、西北战地服务团团长、《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主编、陕甘宁边区文协副主任等职务。1946 年,她进入晋察冀边区参加土地改革运动,1948 年写成著名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土地改革历程,更体现了丁玲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游客来到丁玲故居,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感受着先辈们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1. 丁玲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战士,其作品在各国读者中广为传播,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荣获 “斯大林文艺奖”。

丁玲以其深刻的思想、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文学风格,在国内外文学界享有盛誉。她的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荣获 “斯大林文艺奖”,被译成十多种外文版本出版发行。这部作品以中国农村的土地改革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翻身解放的历史画卷。丁玲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奋斗历程。在丁玲故居景区内,有丁玲文学创作基地,这里吸引了众多文学青年前来参观学习,感受丁玲的文学魅力。

  1. 景区内有丁玲文学创作基地,是许多文学青年向往的地方。

丁玲文学创作基地是文学爱好者的圣地。这里不仅展示了丁玲的文学成就和创作历程,还为文学青年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许多文学青年来到这里,追寻丁玲的足迹,汲取文学创作的灵感。基地内经常举办文学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邀请国内外文学大家分享创作经验和心得。这里浓厚的文学氛围,激发着文学青年们的创作热情,让他们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结合

  1. 景区依山傍水,绿树成荫,书香气息浓厚。走在林荫小道上,呼吸新鲜空气,远离都市的喧嚣,陶冶心灵。

丁玲故居景区坐落在湖南省临澧县佘市桥镇蒋家村,这里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景区内绿树成荫,空气清新,书香气息浓厚。游客走在林荫小道上,呼吸着新鲜空气,远离都市的喧嚣,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景区与蒋氏文化民俗园、蒋氏宗祠紧密相连,和向阳水库等自然景观构成了一个人文自然相呼应的特色景区。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氛围。

  1. 与蒋氏文化民俗园、蒋氏宗祠紧密相连,和向阳水库等自然景观构成了一个人文自然相呼应的特色景区。

丁玲故居景区与蒋氏文化民俗园、蒋氏宗祠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人文景观群。蒋氏文化民俗园展示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和传统风情,蒋氏宗祠则承载着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这些人文景观与向阳水库等自然景观相互呼应,构成了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特色景区。游客在这里可以领略到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美景,感受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地理位置

具体位置及交通便利性

丁玲故居位于常德市临澧县佘市桥镇蒋家村,地址为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 207 国道。这里距离临澧县城仅 8 公里,车程只需 10 分钟,交通十分便利。临澧县城到蒋家村车程也不过 15 分钟,打车非常方便。

如今,随着临澧县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发展,交通更加便捷。临澧县开通了通往丁玲故居的 158 路公交车,将县内的旅游景点连线成网。游客可以乘坐公交车纵览临澧之美,不仅能欣赏沿途风景,还能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气息。158 路司机江宏表示,因为城乡客运一体化,前往丁玲故居游览参观的人增多了。路况也比以前好了,经常有游客询问公交车的线路、站点和发车时间等信息。

负责运营临澧客运的鑫大道公共交通运输有限公司在便民利民方面不断完善。市民出行前往景点,可以使用现金、微信、刷卡等多元化票价支付方式,满足不同需求。同时,市民还可以下载开通大道掌上公交手机 APP 或者关注公众号,即可查看需要乘坐的公交车线路、站点、班次等信息,还可以预约包车出行,组团旅游。

总之,丁玲故居的交通便利性为游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让更多的人能够轻松地来到这里,感受丁玲故居的历史文化魅力。

四、建筑风格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丁玲故居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完美地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

  1. 丁玲故居为青砖黛瓦,雕梁画栋,气势宏伟。建筑风格与故居一致的文化景墙占地面积 1200 多平方米,由六块主墙体、一组立式书墙和亭廊组成,配以照明光和轮廓灯、语音导播等设备。这一文化景墙不仅增添了故居的文化氛围,更是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建筑风格相结合的典范。景墙首面为红底金字毛泽东手迹《临江仙・给丁玲同志》词,背面为时光轴串联的图文并茂的 “丁玲的足迹”。从丁玲的主要作品到诗歌节选、经典语句,再到她的故事和家世,以及结束语 “永远的丁玲”,全面展示了丁玲的一生。立式书墙为丁玲的成名作、代表作等主要作品名称,书脊、封面和封底按照老旧图书复原版本原貌,让人仿佛时光倒流,回归五十年代。景墙两边的冰之亭、清风廊配有清廉故事展牌,便于游客小憩学习。

  1. 故居是一栋刚落成的砖混徽派建筑,高大粗壮的房栋梁是典型的老式古典建筑中的铆榫结构,粗粗的立柱下是大大的石磴。徽派建筑注重建筑结构的严谨性,丁玲故居的每个部分都有明确的功能和位置。其外观和内部装饰常采用石雕、木雕、砖雕等技艺装饰,展现出精湛的工艺水平。建筑材料常用青砖、灰瓦、花岗石等,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布局采用四合院式,独特的屋顶形式更是增添了建筑的美感。丁玲故居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件艺术品,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展现着传统建筑的魅力。

五、文化内涵

清廉文化与红廉基因

  1. 廉洁文化无处不在,景区坚持守正创新,积极落实县委 “清廉临澧” 建设精神,注重廉洁文化设施建设。

在丁玲故居景区,廉洁文化如春风拂面,悄然融入每一处景致。景区积极响应县委 “清廉临澧” 建设号召,始终将廉洁文化设施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从精心打造的文化景墙到丰富多样的宣传资料,从微信平台的动态宣传到文创产品的巧妙设计,无不彰显着景区对廉洁文化的高度重视。

  1. 深入挖掘清廉故事,如革命先辈清廉事迹、蒋家廉洁文化等方面的历史故事,大力宣传丁玲蒋家 “齐家修身、忠诚爱国” 的家风家训。

围绕打造 “清廉景区” 的目标,景区组织专门力量深入挖掘革命先辈的清廉事迹以及蒋家的廉洁文化。编撰丁玲清廉故事及党性教育课件,为企事业单位开展廉政教育活动提供了生动素材。同时,大力弘扬丁玲蒋家 “齐家修身、忠诚爱国” 的家风家训,搜集整理蒋家 “捐资助教、扶危济困” 的民间故事以及架桥修路、建校育人的历史资料。近年来,联合相关单位开展清廉和党性宣教等活动达 16 次,让这些宝贵的历史故事和家风家训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1. 积极开展清廉宣传,联合单位开展宣教活动,加强微信平台宣传建设,编印制作宣传短片资料,推动清廉文创产品设制。

景区坚持把廉政文化宣传教育作为 “清廉景区” 建设的重要方面。一方面,联合单位开展宣教活动,在重要时段和革命先辈纪念日,联系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到景区开展相关活动,组织观看《红色家风》党课展播、《红线与底线》等清廉微电影。另一方面,加强微信平台宣传建设,在 “临澧丁玲故居” 微信公众平台设立丁玲生平事迹、清廉建设动态、文物背后的故事等栏目,多角度、全方位宣传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和清廉故事。此外,精心编印制作宣传短片资料,如《丁玲》宣传册、《丁玲故居景区》宣传折页和《永远的丁玲》等,制作《红色地标探初心》《一封军用电报的故事》等宣传短片,弘扬丁玲 “飞蛾扑火,非死不止” 的革命精神。同时,推动清廉文创产品设制,设计制作具有高新辨识度的 “小玲系列” IP 形象和丁玲故居笔记本等文创产品,将廉洁文化与绘画摄影、非遗手工相结合,以游客传播方式促进宣传,2023 年,丁玲故居 “文房四宝” 获全省文旅商品大赛铜奖。

  1. 活动促廉,密切红廉融合,开展红色景区廉洁党课、丁玲讲坛品牌活动、多样主题宣传活动等。

作为红色景区,丁玲故居始终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党性党史教育和廉洁文化教育等作为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红色景区廉洁党课,在纪监委、组织等部门的指导下,邀请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来馆开展缅怀革命先辈、聆听清廉故事、观看廉政电影等主题党日活动。在丁玲塑像广场、故居展陈、多媒体会议室等场地,随处可见党员干部们活动的身影,大家在研学党课中感受先辈们一心向党、全心为民的高尚品质,锤炼提升自己的思想品质。今年上半年,已接待组织主题活动 65 场次。举办丁玲讲坛品牌活动,联合文联等单位,邀请省内外大家名家、本土作家专家来馆开展丁玲主题讲座,围绕先辈精神、艺术创作、家风家训等开展宣讲和交流,组织专家学者、院校学生、丁玲亲友座谈,社会反响良好。自 2016 年以来(疫情期间停办),已经组织 12 期丁玲讲坛活动。结合世界博物馆日、世界读书日、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坚持每年组织 “非遗戏曲进红色景区展演”“爱国主义教育电影进红色景区展播”“世界读书日暨红色文化进乡村” 等活动,把廉洁文化编排成节目,将传统爱国剧目展演给广大游客和农民朋友,组织开展 “莲香四溢・翰墨清风” 书画采风创作活动,为丁玲故居留下一幅幅丹青墨宝。

文学成就与革命精神

  1. 丁玲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其作品展现了她的文学才华和革命精神。

丁玲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坚定的革命精神,在国内外文学界和社会活动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作品如同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民的苦难与抗争。作为一名社会活动家,她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

  1. 丁玲的代表作有《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她的作品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莎菲女士的日记》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的代表作,这两部作品风格迥异,却都展现了她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莎菲女士的日记》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性在情感和生活中的挣扎与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这部作品在国内引起了巨大轰动,奠定了丁玲在文学界的地位。《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则以中国农村的土地改革为背景,生动地展现了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翻身解放的历史画卷。这部作品被译成十多种外文版本,在各国读者中广为传播,荣获 “斯大林文艺奖”,为中国新文学赢得了国际性声誉。

  1. 丁玲 “飞蛾扑火,非死不止” 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后人。

丁玲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磨难,但她始终保持着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她勇敢地面对敌人的迫害,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用自己的笔为革命事业呐喊助威。她的革命精神如同熊熊烈火,激励着后人勇往直前。在新时代,我们更应学习丁玲 “飞蛾扑火,非死不止” 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六、游玩注意事项

文明参观建议

  1. 建议游客在参观景区时,注意保持环境整洁,遵守景区规定,不要随意触摸和损坏文物。丁玲故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中的文物更是珍贵的历史见证。游客们在参观过程中,应保持文明的行为举止,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共同维护景区的整洁环境。同时,要严格遵守景区的规定,不随意触摸和损坏文物,让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能够长久地保存下去,供后人欣赏和学习。

  1. 建议游客穿着舒适的鞋子,因为可能需要步行较长距离才能参观完整个景区。丁玲故居景区面积较大,参观路线较长。游客们穿着舒适的鞋子,可以更好地享受参观的过程,避免因鞋子不合适而带来的疲劳和不适。在参观过程中,可以放慢脚步,欣赏景区内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感受丁玲故居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