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石门壶瓶山攻略

2024-11-25

一、历史

(一)保护区的建立

壶瓶山自然保护区于 1982 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这一决策彰显了湖南省对自然生态保护的高度重视。当时,壶瓶山地区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吸引了众多关注。这里保存着大片原始森林,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家园。

1994 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标志着壶瓶山的保护工作上升到了国家层面。此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壶瓶山的保护力度,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生态修复和物种保护。

2022 年 12 月 10 日,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绿色名单”。这一荣誉的获得,是对壶瓶山多年来生态保护工作的高度认可。壶瓶山以其卓越的生态价值、科学管理和对人类与自然的积极影响,在全球众多自然保护地中脱颖而出。这不仅提升了壶瓶山的国际知名度,也为其未来的保护与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和挑战。

(二)红色苏维埃历史

1928 年到 1935 年,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等开国元勋先后在石门浴血奋战,为石门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壶瓶山地区成为了红色革命的重要阵地。

1928 年 2 月,南昌起义总指挥贺龙奉党中央之命,前往湘西开辟革命根据地。他来到石门后,指导南乡的武装斗争。5 月,中共湖南省委、湘西特委领导发动石门南乡起义,建立了湘西工农革命军第四支队,提出了建立石门县苏维埃政权的口号。虽然由于战事紧张,创建县苏维埃政府的计划暂时搁浅,但革命的火种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点燃。

8 月,贺龙率领第四军 1500 余人抵达石门西北乡磨岗隘,在磨岗隘的江西会馆万寿宫召开了第四军前委、湘西特委和石门县委联席会议。会议决定以石门西北乡为中心,发动武装暴动,筹建石门县苏维埃政府,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新世界。然而,第四军在石门渫阳遭到国民党军和石门团防罗效之 1000 多人的包围偷袭,军参谋长黄鳌英勇牺牲,年仅 26 岁。9 月 22 日,红四军在泥沙再次遭罗效之团防的突袭,师长贺锦斋不幸殉难,年仅 27 岁。为建立石门县苏维埃政府,第四军付出了惨重代价。

1929 年 1 月,贺龙率领红四军在毗邻石门的鹤峰县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此时蒋桂战争爆发,红四军趁蒋介石无暇顾及红军的机会,四面游击,扩大战果。7 月,红四军连获桑植南岔大捷、赤溪大捷,使鹤峰、桑植、石门苏区连成一片,建立了湘鄂边根据地。8 月,盼望很久的石门县苏维埃政府在泥沙区的泥二垭正式建立,不久石门县苏维埃政府迁往贺家台。贺家台在东山峰西南面,易守难攻。为巩固和扩大苏区,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了三支游击大队,有 1000 多人,200 支枪;还成立了县警卫队、童子队、妇女队;在石门边界鹤峰北镇办起了一所红军医院。在清官渡还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府。石门苏区发展如火如荼,红色旗帜飘扬在石门的崇山峻岭。

1930 年 7 月,根据中央指示,红四军与红六军在湖北公安会师,组成红二军团。红二军团转战湘鄂边界,使洪湖苏区与湘鄂边苏区连成一片,正式形成了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不久贺龙率红二军团渡江南下,两次解放石门县城,石门县苏维埃政府由贺家台迁至石门县城文庙。石门县苏维埃政府派出大批骨干与红军干部深入城郊和北乡,开始了大规模的石门苏区政权建设。他们广泛开展土地改革,建立区、乡苏维埃政府,广大贫苦农民得到了田地,欢天喜地,放声高歌。从 1930 年至 1931 年,全县共建立了 11 个区苏维埃政府,39 个乡苏维埃政府,10 个乡农协政权。石门苏区进入鼎盛时期,由此成为湘鄂西根据地的重要苏区县。

石门苏区在南北镇贺家台一建立,就遭到境内外敌人的反复进攻和多次围剿。1931 年 9 月 8 日,石门团防罗效之充当 “围剿” 急先锋,集合 2000 多人大举进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陈奇谟率县游击队、王炳南率洪湖过来的红军独立团二营,分三路向敌人发起猛烈反击,先后冲锋肉搏十余次,血战两天,伤亡 200 余人。9 月 10 日县苏维埃政府失守,敌人使用了极其残暴、毒辣的手段进行 “清乡”,残害革命志士及其家庭。那一天,敌人抓住了守卫苏维埃政府的两个红军,郝军和向梅。向梅是被组织派遣到罗效之部当卧底的,与罗部一个连长结婚一年多,送了许多情报给贺龙,最后身份暴露,组织把她转移到县苏维埃政府工作。可恨的是,来抓她的就是向梅的 “丈夫” 连长。这个连长把她绑在贺家台一棵椿树上,扒光了她的衣服审问她。向梅怒目而视,痛斥敌人。“丈夫” 连长气急败坏,一枪杀死了郝军,又把向梅的舌头割了一截,接着又用刺刀戳向她下身。向梅怒视敌人,用纤弱的手死死抓住刺刀。敌人将她的手指划破,用刺刀狠狠地戳向向梅。血流了几丈远…… 当地人忍痛将向梅和郝军的尸体埋在了清官渡芭蕉湾。更悲壮的是洪湖独立团二营十二连的红军。9 月 11 日,洪湖十二连边打边冲,勇猛突围,山上大雾迷漫,不辨方向,68 位红军一直冲到了剪刀峡的山巅。位于罗坪乡与南北镇之间的剪刀峡万丈悬崖,而敌人前堵后追,紧紧围逼,最后 68 位红军砸毁枪支,高呼口号,一个个纵身跳下剪刀峡,壮烈牺牲。直到 2013 年河北石家庄退伍军人王新法自费到石门的南北镇薛家村义务扶贫,听说剪刀峡 68 位烈士跳崖的故事,毅然拿出自己 68 万元积蓄,修建山河圆烈士陵园,捡拾 68 位烈士遗骸安葬在山河圆。

(三)茶文化与历史传承

壶瓶山镇因山而名,历史悠久。古人依托壶瓶山独特山水创建 “泰和合” 制造工艺生产宜红茶,成为中国第二大出口红茶。

在湖南石门这片充满诗意的山水之间,茶叶不仅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生活方式。湖南石门茶叶丰富多样,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壶瓶山绿茶、石门毛尖、桃花源红茶、湘西黑茶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茶叶品种。

湖南石门茶叶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古代,当时便有 “石门茶宴” 的说法。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石门茶叶逐渐形成了自身独有的风格和特点。在新时代背景下,湖南石门茶叶产业得到了大力支持,茶叶逐渐走向全国,甚至国际市场。

石门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山清水秀,土壤肥沃,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石门茶叶制作工艺传承百年,采用手工制作,保留了茶叶的原生态口感。品种丰富,包含绿茶、红茶、黑茶等,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石门茶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血压、减肥等保健作用。

壶瓶山位于湖南省石门县,是湖南著名的茶叶产区。壶瓶山茶叶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茶叶品质上乘。在壶瓶山,茶农们世代传承着古老的茶叶制作工艺,将茶文化与当地山水风光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湖南石门茶叶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诗词歌赋。如《石门茶歌》生动地描绘了石门茶叶的生态环境和茶农们的勤劳劳作,展现了湖南石门茶叶的独特魅力。

如今,石门壶瓶山已列入万里茶道湖南段世界文化遗产申遗名录及中国世界文化名产预备目录。2012 年,湖北率先发起并启动万里茶道遗产保护和联合申遗工作,同年 6 月,万里茶道沿线省市文物部门共同发起《赤壁宣言》,一起踏上了联合申遗的漫漫征程。常德作为万里茶道沿线节点城市之一,派代表出席了相关会议。

常德市自 2016 年启动万里茶道申遗工作,虽起步较晚,但在市、县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下,申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石门水南渡古茶道、夹山寺、壶瓶山镇茶号建筑群列入万里茶道申世遗重点遗产点,其中水南渡古茶道列入首批初选优选遗产点。

为进一步推进万里茶道申遗,“万里茶道(石门)工作会议” 在石门召开。专家学者及参会代表实地考察石门古茶道遗迹并对《万里茶道全图》提出路线修订意见。石门自古就是产茶区,境内还留有大量 “古茶道” 遗迹,且著名的红茶生产销售基地 “泰和合茶号” 仍然保存完好。

近几年,石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县万里茶道申遗的推动工作,成立了办公机构及专门工作小组,推动文物调查和研究工作,先后调查发现残留的古茶道约 120 多公里、古桥梁 10 余座、古碑刻 14 块,以及发现了一批古茶庄、古茶仓、古街、古码头、古纤道、古民居等茶路文化遗产,编辑了《石门古茶道遗存图录》《石门万里茶道论文集》《石门茶歌集》等相关资料。

2018 年,经国家、省以及俄罗斯申遗专家现场考察评估,石门被纳入万里茶道湖南段申遗推荐点和中国段申遗一般推荐点预备名录,为万里茶道(石门段)申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2 月,石门县还将举办 “第四届宜红古茶道学术研讨会”,进一步做好石门古茶道历史研究工作。

二、特色

(一)自然景观特色

  1. 大森林、大瀑布、大峡谷、大云海,区域内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是自然天成的 “生态绿谷” 和 “森林氧吧”。

壶瓶山自然景观以大森林、大瀑布、大峡谷、大云海为主要特色。这里的森林广袤无垠,树木郁郁葱葱,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水花飞溅,气势磅礴。大峡谷内溪流潺潺,两岸峭壁耸立,景色壮观。而大云海则如梦如幻,每当雨过天晴或清晨时分,云雾缭绕在山间,宛如仙境。区域内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可达每立方厘米 10 万个,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自然天成的 “生态绿谷” 和 “森林氧吧”,人们置身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身心都能得到极大的放松。

  1. 壶瓶山大峡谷内溪流潺潺,瀑布飞泻,景色壮观,是探险和徒步的好去处。

壶瓶山大峡谷是一个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地方。峡谷内,溪流清澈见底,潺潺流淌,发出悦耳的声响。沿途瀑布众多,有的如银练悬挂,有的似银河落九天,飞泻而下,水花四溅。峡谷两岸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植被茂密。这里的景色壮观,吸引着众多探险爱好者和徒步旅行者前来。在峡谷中探险,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挑战自我的极限;徒步则能让人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享受宁静与美好。

  1. 湖南屋脊漂流刺激有趣,沿途风景秀丽,可欣赏高山云雾、幽深峡谷等自然风光。

湖南屋脊漂流位于壶瓶山镇,是湖南地形的最高点,被誉为 “湖南屋脊洪水漂流”。漂流全程大约需要近 2 个小时,沿途风景秀丽,游客可以欣赏到高山云雾、幽深峡谷等自然风光。漂流河道湍急,有 20 多处急湾、50 多个险滩,落差近 90 米,给人带来刺激有趣的体验。在漂流过程中,游客既能感受到急流险滩的刺激,又能在舒缓安逸的段落中欣赏美景,领略大自然的魅力。漂流途经龙洞飞瀑、蛟龙潭、蛇湾、凉风岩、思儿潭、雄狮卧波、三碗酒等十多处景观,每一处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让人陶醉其中。

(二)旅游项目特色

  1. 开发了壶瓶山峡谷游、湖南屋脊漂流、湖南屋脊登顶、宜沙老街、泰和合红茶坊等旅游项目。

壶瓶山开发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壶瓶山峡谷游让游客深入大峡谷,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湖南屋脊漂流则带来刺激与欢乐,沿途的美景让人目不暇接。湖南屋脊登顶,让游客站在高处,俯瞰群山,领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豪迈。宜沙老街保留着古朴的风貌,漫步其中,仿佛穿越回过去,感受岁月的沉淀。泰和合红茶坊则让游客品味壶瓶山的茶文化,了解红茶的制作过程,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

  1. 东山峰有鹿野仙踪景区,包含中南六省最大的梅花鹿养殖基地,还有禅茶文化、道院文化等十大旅游休闲项目。

东山峰的鹿野仙踪景区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这里有中南六省最大的梅花鹿养殖基地,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稀有的长白山梅花鹿,欣赏天然草原牧场风光,与鹿为伴,回归自然。景区内还有禅茶文化,一山接一山,一岭接一岭的万亩茶园,让人陶醉在茶香之中。道院文化也别具特色,龙形的绵延山脉滋养着东山峰土生土长的道教文化,在最高处原道教遗址处设有七层塔,名为东山再起塔,寓意 “东山再起”,给人带来好运。此外,景区还有土家族民俗文化村、高山探险、滑雪滑草场、圣诞老人村、马术花海、瀑布峡谷、云顶养生日出云海等十大旅游休闲项目,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1. 龙王洞是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千姿百态的钟乳石至今仍在生长,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活溶洞之一。

龙王洞是武陵山北麓一座景观奇特的大溶洞,被中国地质科研所评估为已有 6 亿年的历史,且至今仍在生长,是世上为数不多的活溶洞之一。洞内气候适宜,冬暖夏凉,是休闲观光的绝妙去处。龙王洞水洞相连,全长 2.5 公里,有大小景点 60 余处,其中部分钟乳石和石笋神似龙王的十个儿子,故被称为龙王洞。洞内的景观丰富多彩,有龙王十子、龙涎瀑布、龙涎湖、侏罗纪、冰川世纪、银海星空、穿越地心、迎宾瀑、石琴、海地景观、百物图、河马岩、升龙台、书案台、龙腾盛世、小龙潭、龙宫花园、鲜花满地、地底火山、练武场、母子连心桥、龙宫大峡谷、槐荫仙树、鹅毛管、龙潭水池、莲花路、水帘洞、龙王殿、生命树、时空隧道等。游客进入溶洞,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撼。

  1. 白云山有千亩有机茶园,四季云雾缭绕,气候宜人,是康养避暑胜地。

白云山距离石门县城 37 公里,入选 “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 和中国国家地理 “中国大美茶山”。白云山整体海拔高度在 600 米至 900 米之间,最高海拔 925 米,年均气温 15.5℃。区域森林覆盖率达 92%,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可达每立方厘米 4 万多个。山顶有千亩有机茶园,山下有仙阳湖绿水环抱,受仙阳湖水汽润泽,四季云雾缭绕,气候宜人。夏季气温比周边区域低 5 至 8℃,有 “云山茶海” 之誉,是康养避暑胜地。游客来到白云山,可以漫步在茶园中,感受茶香四溢,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享受宁静与舒适。

  1. 长梯隘是土家族聚居村寨,有天目洞、青石林等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

长梯隘是土家族聚居村寨,平均海拔在 800 米以上。这里有天目洞、青石林等自然景观,天目洞神秘莫测,青石林奇特壮观。此外,长梯隘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如九子鞭、土家山歌、薅草锣鼓等,让游客感受到土家族的独特魅力。“一夜山中客、十年尘外人” 是长梯隘最生动的旅游体验,游客在这里可以远离喧嚣,享受宁静的乡村生活。

三、地理位置

壶瓶山位于中国湖南省石门县境内,地处武陵山脉东北端,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从经纬度来看,壶瓶山处于东经 110°29′~110°58′,北纬 29°50′~30°07′之间。这里北有三峡,南有桃花源,西有张家界,东有洞庭湖,区位优势极为明显,可谓 “控引鄂黔、接纳三湘” 之域。东南西三面分别与石门县的太平镇、所街乡、罗坪乡、东山峰管理区及南北镇接壤,北与湖北省的五峰县、鹤峰县相毗邻。总面积达 665.68 平方千米的壶瓶山,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湘鄂边界。

壶瓶山的地理位置不仅使其成为了自然景观的汇聚之地,还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为湘鄂两省的分界山,它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交流。在古代,这里可能是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连接着湖南、湖北两地的经济和文化。而在近代,壶瓶山又成为了革命的重要阵地,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等开国元勋先后在这里浴血奋战,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自然环境方面来看,壶瓶山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气候和生态特点。壶瓶山属亚热带山地气候区,为典型性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该地处于西部云贵高原与东部低山丘陵的过渡地带,气候明显受太平洋暖气流的影响,夏热多雨,冬冷多雪。这里的气温偏低,春迟冬早,雨量充沛,湿度较大。境内各水均属于澧水支流渫水的上源江坪河和南坪河两支水系,主要次级支流有北溪河、金家河、龙池河及深溪河、水打溪、黄连河等。这些河流为壶瓶山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也滋养了这里的生态环境。

壶瓶山的地理位置还使其拥有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里有生物物种 8760 余种,其中有林麝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7 种,猕猴、豹猫、黑熊、中华鬣羚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93 种;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银杏、连香树、厚朴等 29 种,有香果树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71 种。壶瓶山曾为湖南、湖北地区的宗教圣地,被称为 “中武当”,是人们修真炼道、健身养生的场所。

总之,壶瓶山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既赋予了它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值得人们深入探索和品味的旅游胜地。

四、建筑风格

壶瓶山作为土家族少数民族居住区,木质榫卯结构房屋独具特色。木质吊脚楼作为土家族建筑技术与艺术美学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木质房屋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的林区,见证了土家族的历史变迁和生活智慧。

然而,现存的木房年代久远,电路老化问题严重。居民超负荷用电,极易引发森林火灾事故,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为了防范森林火灾,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对核心区木板房进行了电路改造。

2023 年 7 月 13 日,壶瓶山管理局与镇党委政府召开壶瓶山保护区核心区木板房室内电力改造联席部署会。经过前期深入保护区各村组农户开展调研,历时 4 个多月,安排电工人员 80 余人参与电路改造,投入资金 20 余万。在改造过程中,虽然村民积极配合,但因地处深山森林,大部分农户居住偏远,施工难度较大。比如大棚村鹰子尖区域的覃事军农户,其木板房使用的电线还是三十多年前建房时铺设的,因家里不通公路,步行需近一个小时,他不好意思提出申请,决定自行改造。村委会得知情况后,带着电工人员前往其家中,最终顺利完成了该户的电力改造工作。

目前,壶瓶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木质结构房屋电路集中改造已全面完成,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响应和高度评价。下一步,壶瓶山管理局将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延续区内近 40 年零火灾记录,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

五、文化内涵

(一)茶文化内涵

壶瓶山作为万里茶道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其茶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宜红茶” 作为壶瓶山的特色茶叶,享有 “北祁红、南宜红” 的美誉。政府大力推广有机茶种植,积极打造 “常德红茶”,加强品牌宣传。清晨,在壶瓶山镇文化站站长周远凡的带领下,穿过宜沙老街,来到常德市泰和合宜红茶制作技艺市级传承人王凯波的茶坊,轻酌一小盏茶,便能体悟壶瓶山味道。王凯波在距茶坊 12 公里的山上拥有 50 多亩有机茶园,1 年可制 1 吨茶。目前,政府推广有机茶种植,需要 3 至 5 年的转型期,有机茶不仅能让茶农的收益更高,还能提升品牌效应。

2015 年以来,王凯波除了种茶做茶,还接待一些观光茶园、体验采茶和制茶的散客。做红茶周期为 5 天,若客人时间不允许,采摘后可代加工,根据顾客需求提供不同的体验方式。随着旅游的发展,游客购买茶叶的份额已占到收入的 1/3。王凯波正在谋划做茶园民宿,他认为在旅游高峰期,小镇一天就有 2 万人次的游客,如果把茶园民宿做起来,每年可接待十来万游客。

从茶坊出来,来到泰和合茶号,这里目前已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92 年,广东人卢次伦在此兴建茶厂,茶名以当时的地名 “宜市” 命名为 “宜红”。20 世纪初,这里茶叶的出口量达到全国红茶出口的 40%,“宜红” 扬名海内外,甚至繁荣了整个湘西北。在茶号内,可以看到残存的骡马鞍子、沧桑的木制揉茶机、老茶箱、蓑衣和茶袋子等老物件。走到揉茶的大房间,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土家族妇女在这里唱着山歌制茶的红火和繁忙,听到运茶的骡马车队的蹄声,还有土家族悠远的 “茶之歌”。

去年,壶瓶山镇启动 “全域生态茶园” 创建工作,重塑 “三湘茶叶第一镇”。壶瓶山的茶叶丰富多样,有壶瓶山绿茶、石门毛尖、桃花源红茶、湘西黑茶等具有代表性的茶叶品种。湖南石门茶叶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古代,当时便有 “石门茶宴” 的说法。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石门茶叶逐渐形成了自身独有的风格和特点。在新时代背景下,湖南石门茶叶产业得到大力支持,茶叶逐渐走向全国,甚至国际市场。

石门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山清水秀,土壤肥沃,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石门茶叶制作工艺传承百年,采用手工制作,保留了茶叶的原生态口感。品种丰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石门茶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血压、减肥等保健作用。

壶瓶山位于湖南省石门县,是湖南著名的茶叶产区。壶瓶山茶叶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茶叶品质上乘。在壶瓶山,茶农们世代传承着古老的茶叶制作工艺,将茶文化与当地山水风光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湖南石门茶叶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诗词歌赋。如《石门茶歌》生动地描绘了石门茶叶的生态环境和茶农们的勤劳劳作,展现了湖南石门茶叶的独特魅力。

如今,石门壶瓶山已列入万里茶道湖南段世界文化遗产申遗名录及中国世界文化名产预备目录。常德作为万里茶道沿线节点城市之一,自 2016 年启动万里茶道申遗工作,虽起步较晚,但在市、县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下,申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石门水南渡古茶道、夹山寺、壶瓶山镇茶号建筑群列入万里茶道申世遗重点遗产点,其中水南渡古茶道列入首批初选优选遗产点。

为进一步推进万里茶道申遗,“万里茶道(石门)工作会议” 在石门召开。专家学者及参会代表实地考察石门古茶道遗迹并对《万里茶道全图》提出路线修订意见。石门自古就是产茶区,境内还留有大量 “古茶道” 遗迹,且著名的红茶生产销售基地 “泰和合茶号” 仍然保存完好。

近几年,石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县万里茶道申遗的推动工作,成立了办公机构及专门工作小组,推动文物调查和研究工作,先后调查发现残留的古茶道约 120 多公里、古桥梁 10 余座、古碑刻 14 块,以及发现了一批古茶庄、古茶仓、古街、古码头、古纤道、古民居等茶路文化遗产,编辑了《石门古茶道遗存图录》《石门万里茶道论文集》《石门茶歌集》等相关资料。

2018 年,经国家、省以及俄罗斯申遗专家现场考察评估,石门被纳入万里茶道湖南段申遗推荐点和中国段申遗一般推荐点预备名录,为万里茶道(石门段)申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2 月,石门县还将举办 “第四届宜红古茶道学术研讨会”,进一步做好石门古茶道历史研究工作。

(二)红色文化内涵

壶瓶山镇作为湘鄂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境内尚存泥沙区、耍武乡两处苏维埃政府旧址,还有贺锦斋、程振谦等烈士纪念碑。近年来,持续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加强红色景点保护修缮及宣传工作。

1928 年到 1935 年,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等开国元勋先后在石门浴血奋战,为石门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28 年 2 月,南昌起义总指挥贺龙奉党中央之命,前往湘西开辟革命根据地。他来到石门后,指导南乡的武装斗争。5 月,中共湖南省委、湘西特委领导发动石门南乡起义,建立了湘西工农革命军第四支队,提出了建立石门县苏维埃政权的口号。

1929 年 1 月,贺龙率领红四军在毗邻石门的鹤峰县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7 月,红四军连获桑植南岔大捷、赤溪大捷,使鹤峰、桑植、石门苏区连成一片,建立了湘鄂边根据地。8 月,石门县苏维埃政府在泥沙区的泥二垭正式建立,不久迁往贺家台。为巩固和扩大苏区,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了三支游击大队,还成立了县警卫队、童子队、妇女队等。

1930 年 7 月,红四军与红六军在湖北公安会师,组成红二军团。红二军团转战湘鄂边界,使洪湖苏区与湘鄂边苏区连成一片,正式形成了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贺龙率红二军团渡江南下,两次解放石门县城,石门县苏维埃政府由贺家台迁至石门县城文庙。

石门苏区在南北镇贺家台一建立,就遭到境内外敌人的反复进攻和多次围剿。1931 年 9 月 8 日,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陈奇谟率县游击队、王炳南率洪湖过来的红军独立团二营,分三路向敌人发起猛烈反击,先后冲锋肉搏十余次,血战两天,伤亡 200 余人。9 月 10 日县苏维埃政府失守,敌人使用了极其残暴、毒辣的手段进行 “清乡”,残害革命志士及其家庭。

壶瓶山镇耍武村村民白超桂是革命烈士龚道岸的后人,他经常听母亲说起外公的革命故事。白超桂表示不能忘记曾经战斗的革命前辈,要让更多人了解红色文化和故事,把红色文化的精神传承下去。73 岁的吴昌治是土生土长的壶瓶山人,退休后致力于壶瓶山历史文化故事尤其是红色文化的研究。他说传承红色文化、继承红色基因,对于青少年具有重要意义。

(三)宗教文化内涵

壶瓶山曾为湖南、湖北地区的宗教圣地,被称为 “中武当”,是人们修真炼道、健身养生的场所。

壶瓶山昔为驰名湘鄂的宗教圣地,山顶有始建于清乾隆 40 年的 “南天禅林” 古庙、后山坪有供奉药王菩萨的威灵观等。在古代,人们把期盼延年益寿的愿望寄托在上山进香这种形式上,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壶瓶山作为湖南省重点生态旅游区之一,其植被丰富、物种资源丰富,这也为壶瓶山道家养生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六、游玩注意事项

(一)户外运动注意事项

  1. 任何户外活动须牢记安全第一。在壶瓶山游玩时,无论是登山、徒步还是参加其他户外运动,安全始终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这里的地形复杂,自然环境多变,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所以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

  1. 出行前做好周密的计划安排,切不可盲目出行。提前了解壶瓶山的天气、路况、景点分布等信息,根据自己的时间和体力制定合理的游玩计划。确定好行程路线、住宿安排和交通方式,确保整个行程有条不紊。

  1. 敬畏大自然,出发前做好细致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目的地的天气、地形地貌、当地民俗等,带好户外运动所需的装备、安全装备、救生装备等。了解壶瓶山的天气变化,准备合适的衣物和防晒、防雨用品。熟悉地形地貌,以便在游玩过程中更好地应对不同的路况。同时,尊重当地的民俗文化,避免因不了解而产生不必要的冲突。携带必要的户外运动装备,如舒适的运动鞋、背包、水壶等,以及安全装备如头盔、护具等,救生装备如急救包、绳索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1. 恐高、高血压、心脏病等人群慎行。壶瓶山有一些地方地势较高,需要攀爬或徒步,对于恐高、高血压、心脏病等人群来说,可能会带来较大的风险。这类人群在考虑前往壶瓶山游玩时,应谨慎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决定是否前往。

(二)自驾注意事项

  1. 外地自驾的朋友可以先到湖南省石门县,也可以先抵达壶瓶山镇,亦或直接导航到南坪河村。沿途公路弯折崎岖,需谨慎驾驶。从外地自驾前往壶瓶山,有多种路线选择。可以先到达湖南省石门县,再前往壶瓶山;也可以直接前往壶瓶山镇;或者直接导航到南坪河村,这里是壶瓶山登山点。但无论选择哪条路线,沿途的公路都弯折崎岖,需要格外小心驾驶。在行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车速,保持安全车距,避免急刹车和急转弯。同时,要注意观察路况,提前做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准备。

  1. 壶瓶山生态旅游区不是壶瓶山登山点,二者之间车程大约 50 分钟,去之前要搞清楚目的地。壶瓶山生态旅游区和壶瓶山登山点是两个不同的地方,很多游客容易混淆。在前往壶瓶山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目的地是生态旅游区还是登山点。如果是前往登山点,需要注意车程大约为 50 分钟,提前规划好时间。同时,了解两个地方的不同特点和游玩项目,以便更好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目的地。

  1. 壶瓶山登山点有民宿,晚上较冷,务必带上保暖衣服。可将车停在民宿农家,给 10 元 - 20 元车辆保管费。壶瓶山登山点有一些民宿可供游客住宿。由于这里海拔较高,晚上气温较低,所以务必带上保暖衣服,以防感冒。游客可以将车停在民宿农家,支付 10 元 - 20 元的车辆保管费,确保车辆的安全。在选择民宿时,可以参考其他游客的评价和推荐,选择环境舒适、价格合理的民宿。

(三)登山注意事项

  1. 建议傍晚或凌晨开始爬山,带上手电筒,因为沿路漆黑一团,路很崎岖,有几个地方要手脚并用地爬。为了能够欣赏到壶瓶山美丽的日出景色,建议游客在傍晚或凌晨开始爬山。此时天色较暗,沿路漆黑一团,所以一定要带上手电筒,以便照明。壶瓶山的山路崎岖不平,有几个地方甚至需要手脚并用地爬,因此要格外小心,注意安全。在爬山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和进度适当调整速度,避免过度疲劳。

  1. 爬壶瓶山沿路空气好,傍晚凉爽,沿途还能见到瀑布。但部分地方不好走,小心一点安全是可以保证的,建议带登山杖。壶瓶山的空气清新,傍晚时分凉爽宜人,沿途还能欣赏到美丽的瀑布景观。然而,部分地方的山路不好走,需要小心谨慎。为了确保安全,建议游客带上登山杖,它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稳定性,减少摔倒的风险。在行走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路况,避开松动的石头和泥泞的地方。

  1. 爱护环境,勿乱扔垃圾,爱护一草一木,切勿捕捉任何野生动物。除了留下脚印什么也别留下,除了带走你的照片什么也不要带走。壶瓶山是一个自然生态保护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自然景观。游客在爬山过程中,要爱护环境,勿乱扔垃圾,保持山区的清洁。同时,要爱护一草一木,切勿捕捉任何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平衡。遵守 “除了留下脚印什么也别留下,除了带走你的照片什么也不要带走” 的原则,做一个文明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