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常德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259号
2024-11-26
常德药山慈云寺,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刹承载着千年的佛教传承与文化底蕴。
药山寺原名慈云寺,始建于唐初。相传有唐 “尉迟敬德督建” 石碑,这为药山寺增添了一抹传奇色彩。在唐贞元至太和年间,药山寺续有扩建,殿宇雄伟,有大佛殿、戏台等 20 多进,长约一公里,俗传 “跑马关山门”,足见其规模之宏大。
药山寺是唐代著名高僧惟俨禅师住锡传禅之地。惟俨禅师 17 岁出家,后从衡山希迁禅师受法。于唐贞元初在澧州药山创药山寺,宗风大振。周围百公里的官吏均到此参拜,并赋诗留墨,只可惜大多失散。惟俨禅师博通经伦,时誉甚高。他不赞同持戒,不许门人看经,独具 “纯任自然” 的禅风。在衡山时,希迁禅师曾作偈语称赞惟俨行事崇尚 “离法自净,不事细行”。
惟俨禅师圆寂后,葬于药山,墓塔名化城,唐伸撰碑铭。碑、塔年久湮灭,明崇祯十三年重修,墓碑尚存。此后,药山寺历经多次损后修、修后损的波折。在文革期间,药山寺彻底衰败。然而,药山寺的影响力并未因此消失。1983 年以来,日本佛教界权威人士四次组成寻根参拜团到药山寺参拜,足见药山寺在国际佛教界的地位。
90 年代初,药山寺开始重修,现仍在恢复重建中。药山寺的历史,是一部充满传奇与沧桑的历史,它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与传承,也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兴衰变迁。
常德药山慈云寺作为禅宗的重要祖庭,在佛教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曹洞宗的法脉源头正是药山寺,自宋代以后,曹洞宗信众逐渐遍布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药山寺开山祖师惟俨禅师是曹洞宗始祖之一,他 17 岁出家,后从衡山希迁禅师受法,于唐贞元初在澧州药山创药山寺,从此宗风大振。惟俨禅师在禅宗历史上的地位极高,他博通经伦,时誉甚高。他不赞同持戒,不许门人看经,独具 “纯任自然” 的禅风。在衡山时,希迁禅师曾作偈语称赞惟俨行事崇尚 “离法自净,不事细行”。
药山寺秉承净慧长老提倡的 “生活禅” 宗旨,将耕田与诵经、坐禅并列为修行内容。僧众们通过打坐禅修、体验农事、行脚山林等活动,用感恩的心照顾大地,用分享的心与大众结缘。
药山寺租下三百多亩土地,采用原生态方式耕种。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他们摒弃化肥,只用有机肥施肥,坚持轮作休耕、间作套种,拒绝使用化学农药和除草剂,采用植物酵素改良土壤和驱虫。这种 “慢种养” 方式,虽然成本高、产量低,却充分保证了食品安全,不仅是对古人尊重天地传统的继承,也是对后人永续耕种的责任。
在农禅修行当中,药山寺广种福田,一方面是一种修行,把 “生活禅” 的内涵付诸实践;另一方面,福田米的种植方式不仅利益当代,也利益土地,他们希望在人和自然的发展间寻求一种平衡。药山寺僧众通过体验农事,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健康人格,通过回归自然参加劳作来锻炼身心,感受生命成长的喜悦。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 “生活禅”,为现代人树立了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药山寺位于常德津市市药山镇药山村,地处武陵山余脉向洞庭湖盆地过渡地带。这里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也较为便利,二广高速设有药山寺出口,为游客的到访提供了便捷通道。
药山寺所在的药山村总面积达 11.75 平方公里,周边自然风光秀丽,与宁静的乡村风光相得益彰。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仿佛一处世外桃源,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宁静、祥和的心灵栖息地。
从地理环境来看,药山寺周边山水相依,景色宜人。其背靠连绵的武陵山余脉,山脉起伏,绿树成荫,为药山寺增添了一份雄浑与壮美。而面向洞庭湖盆地,又使得这里视野开阔,空气清新。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药山寺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药山寺原名慈云寺,始建于唐初。在历史的长河中,药山寺历经多次扩建与修缮,其建筑风格融合了唐代的宏伟与庄重,以及后世的细腻与精致。
从整体布局上看,药山寺在唐贞元至太和年间续有扩建,殿宇雄伟,有大佛殿、戏台等 20 多进,长约一公里,俗传 “跑马关山门”,足见其规模之宏大。寺庙的建筑沿中轴线依次展开,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药山寺的建筑以传统的中国佛教建筑风格为主,采用了木质结构和琉璃瓦屋顶。大殿高大雄伟,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彰显出唐代建筑的大气与磅礴。殿内供奉着庄严的佛像,佛像造型精美,工艺精湛,给人以神圣之感。
除了大殿之外,药山寺还有众多的偏殿、禅房等建筑。这些建筑风格简洁大方,与大殿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在建筑装饰方面,药山寺运用了大量的佛教元素,如莲花、佛像、经文等,既增添了寺庙的宗教氛围,又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药山寺周边还有一些古建筑遗存,如明代大铁钟、古樟、罗汉松等。这些古树名木和文物古迹,为药山寺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底蕴。
药山寺作为禅宗的重要祖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首先,药山寺是曹洞宗的法脉源头,自唐代以来,这里就传承着禅宗的智慧和精神。药山寺开山祖师惟俨禅师是曹洞宗始祖之一,他博通经伦,时誉甚高,独具 “纯任自然” 的禅风。他的禅法语录在《祖堂集》卷四、《景德传灯录》卷十四的《药山惟俨传》中均有记载,对后世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药山寺所倡导的 “生活禅” 理念,也是其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药山寺秉承净慧长老提倡的 “生活禅” 宗旨,将耕田与诵经、坐禅并列为修行内容。僧众们通过打坐禅修、体验农事、行脚山林等活动,用感恩的心照顾大地,用分享的心与大众结缘。这种 “生活禅” 的理念,不仅是一种修行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禅意,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再者,药山寺在历史上还见证了儒释道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上,李翱与惟俨的交往被传为佳话。李翱作为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与惟俨的对话,体现了儒家学者对佛教 “道” 的见解的探索。这种文化交流与融合,丰富了药山寺的文化内涵,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此外,药山寺还保存了一批珍贵的宗教文物和古树名木,如北宋政和纪行碑、明惟俨禅师化城塔铭等。这些文物古迹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宗教价值,更是药山寺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
尊重宗教信仰
药山寺是佛教场所,游客在参观游览时应尊重宗教信仰和寺庙的规定。不得在寺庙内大声喧哗、嬉戏打闹,不得随意触摸佛像、文物等。进入寺庙时,应穿着得体,不得穿着过于暴露或不得体的服装。
遵守寺庙规定
药山寺有一些特定的规定,如禁止吸烟、禁止携带宠物等。游客应遵守这些规定,以维护寺庙的环境和秩序。同时,游客在寺庙内应听从工作人员的引导,不得擅自进入未开放的区域。
注意环境保护
药山寺周边环境优美,游客在游玩时应注意环境保护,不得随意乱扔垃圾、破坏植被等。爱护自然环境,共同维护药山寺的美丽与宁静。
合理安排时间
药山寺面积较大,建筑众多,游客在游玩时应合理安排时间,充分领略寺庙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可以提前了解寺庙的开放时间和活动安排,以便更好地规划行程。
注意安全
在参观游览过程中,游客应注意自身安全。特别是在攀爬寺庙周边的山峰或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时,要小心谨慎,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同时,要注意防范火灾等安全隐患,不得在寺庙内使用明火。
总之,药山寺是一处充满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旅游胜地。游客在游玩时应尊重宗教信仰、遵守寺庙规定、注意环境保护、合理安排时间和注意安全,以确保游玩的顺利和愉快。
药山寺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融合了唐代的宏伟庄重与后世的细腻精致,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药山寺原名慈云寺,始建于唐初。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多次扩建与修缮,其建筑风格也在不断演变和丰富。从整体布局上看,唐贞元至太和年间续有扩建,殿宇雄伟,有大佛殿、戏台等 20 多进,长约一公里,俗传 “跑马关山门”,足见其规模之宏大。寺庙的建筑沿中轴线依次展开,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药山寺的建筑以传统的中国佛教建筑风格为主,采用了木质结构和琉璃瓦屋顶。大殿高大雄伟,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彰显出唐代建筑的大气与磅礴。殿内供奉着庄严的佛像,佛像造型精美,工艺精湛,给人以神圣之感。
除了大殿之外,药山寺还有众多的偏殿、禅房等建筑。这些建筑风格简洁大方,与大殿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在建筑装饰方面,药山寺运用了大量的佛教元素,如莲花、佛像、经文等,既增添了寺庙的宗教氛围,又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药山寺周边还有一些古建筑遗存,如明代大铁钟、古樟、罗汉松等。这些古树名木和文物古迹,为药山寺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底蕴。
在离药山寺五公里处有竹林禅院,那里有一大片茂密苍翠的竹海。登高眺望,不远处的水库烟波浩渺。在竹海中,一座唐式风格的钢结构建筑 —— 竹林禅院依山而建。除了禅堂,这里还有多功能教室和斋堂、客房、茶室,自成一方净土。
竹林禅院的建筑风格独具匠心,既体现了唐代建筑的古朴典雅,又融入了现代建筑的简洁大气。钢结构的建筑主体坚固耐用,同时又不失轻盈之感。禅院的建筑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为修行者和游客提供了一个宁静、舒适的环境。
竹林禅院将建立以禅宗见解为总摄,以默照禅和话头禅为核心功夫的综合修学体系,落实长老提出的 “发菩提心,立般若见,修息道观,入生活禅” 的修行目标。除了明影法师之外,竹林禅院将邀请国内外资深法师来这里主持活动。为了将净慧老和尚学修并重的生活禅家风传承下去,巩固夏令营等活动的弘法成果,老营员加油站、老营员禅修营、义工培训班、国学师资班、企业家禅修班等活动将在药山寺陆续推出。
总之,药山寺及其竹林禅院的建筑风格独特,既展现了中国传统佛教建筑的魅力,又融入了现代建筑的元素,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领略佛教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好去处。
药山寺作为禅宗的重要祖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体现了禅宗文化的独特魅力,还展现了农禅并重文化的深刻内涵。
药山寺是禅宗南宗青原系的重要寺院之一,在禅宗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惟俨禅师继承希迁的禅法,认为修行贵在自然,不必执意读经和修禅观想。这种禅法强调自然、随性,不被传统的修行方式所束缚,体现了禅宗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的精神。
惟俨禅师与李翱的交往被传为佳话,用 “云在青天水在瓶” 的隐喻方法回答李翱对 “道” 的询问。这句禅语简洁而深刻,表达了道的自然、真实,如同云在青天,水在瓶中一样。李翱当即 “警悟”,如同 “暗室已明,疑冰顿泮”,立即作偈二首,其一曰:“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相问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这首偈语不仅体现了李翱对禅道的领悟,也成为了药山寺禅宗文化的重要象征。
在《祖堂集》卷四、《景德传灯录》卷十四的《药山惟俨传》中记载了惟俨的禅法语录,这些语录对后世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惟俨不要求弟子看佛经,但自己常常看经,《惟俨大师碑》说他常看的经有《法华经》、《华严经》、《涅槃经》。当弟子问他为何自己看经却不许弟子看经时,他回答:“若是汝,牛皮也须看透。” 意思是怕弟子无有休止地读下去而忘记识心见性的本旨。
惟俨门下的道吾(圆智)、云岩(昙晟)是亲兄弟。一日,惟俨写一 “佛” 字问道吾是何字,道吾说:“是佛字。” 惟俨则训斥说:“咄,这多口阿师!” 示意 “佛” 字是不能用言语表述的。这些公案体现了惟俨禅师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药山寺把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与最本真的精神追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回归自然参加劳作来锻炼身心,感受生命成长的喜悦。在农禅修行当中,广种福田,一方面是一种修行,把 “生活禅” 的内涵付诸实践;另一方面,福田米的种植方式不仅利益当代,也利益土地,寻求人和自然的发展间的平衡。
对于药山寺而言,农禅的意义是将 “生活禅” 的精神落实到生态农业的事业中,在诚实劳动中践行 “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的生命境界。明影法师希望用生态理念坚守这片惟俨祖师驻锡过的青山绿水。三年间,药山寺僧众精进如法修行,逐渐摸索出一条生态种植之路。他们通过打坐禅修、体验农事、行脚山林等活动,用感恩的心照顾大地,用分享的心与大众结缘,带动大家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明影法师从药山寺周围村民的手上租下了三百多亩土地,组织村民和义工用原生态的方式去耕种。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他们摒弃化肥,只用有机肥施肥,坚持轮作休耕、间作套种。此外,他们还拒绝使用化学农药和除草剂,采用植物酵素改良土壤和驱虫。这种 “慢种养” 方式,成本高、产量低,却充分保证了食品安全,不仅是对古人尊重天地传统的继承,也是对后人永续耕种的责任。
在农禅修行当中,药山寺广种福田,一方面是一种修行,把 “生活禅” 的内涵付诸实践;另一方面,福田米的种植方式不仅利益当代,也利益土地,他们希望在人和自然的发展间寻求一种平衡。药山寺僧众通过体验农事,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健康人格,通过回归自然参加劳作来锻炼身心,感受生命成长的喜悦。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 “生活禅”,为现代人树立了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药山寺游玩时,一定要充分尊重佛教的宗教信仰和寺庙的各项规定。这里是神圣的宗教场所,游客们切不可在寺庙内大声喧哗,以免打扰到僧众的修行和其他游客的参观体验。同时,严禁吸烟,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共同维护寺庙的整洁与宁静。
游客的穿着要得体大方,不得穿着过于
暴或不得体的服装进入寺庙。参考相关资料,去寺庙的注意事项中提到,人们去寺庙的话,最好不要穿正色服装,也不要穿裙子等过于暴露的服饰。同时,裤子一定要过膝盖,上衣的袖子一定要过肩膀。在寺院里,着装应整洁、严谨,不要穿光鲜华丽花俏的衣服,切忌奇装异服、坦胸露肉。女性游客尤其要注意,不可太 “清凉”,更不可穿短裙、短裤、背心等。
了解药山寺的开放时间至关重要,通常药山寺开放时间为 9:00-17:00。合理安排游玩时间,避免在寺庙关闭时间前往。例如慈云寺 2024 年春节期间营业时间预计为 7:00 至 17:00,游客可以提前规划好行程,尽早购票预约,以免错过参观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