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常德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259号
2024-11-27
古大同寺位于湖南省津市市城区以南、新洲以北的大同山上,始建于唐朝咸通年间(公元 860 年 —874 年)。唐代高僧广澄济祖取大同无我之意,直指人心,同归于一,命寺名为 “大同”,后因年代久远被称为 “古大同寺”。
古大同寺是九祖道场,从禅宗初祖达摩大师算起,历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与神秀、七祖怀让与行思等、八祖道一与希迁等,到九祖大同广澄禅师与大同济禅师。这里还是大同济禅师与唐代著名居士庞蕴论道之处,这些史事见录于《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等禅宗典籍。
古大同寺历来是九澧一带具有传戒资格的选贤十方丛林,曾有不少高僧驻锡。唐朝时有大同广澄禅师、大同济禅师,他们分别是马祖道一和石头希迁的法嗣,与百丈清规的创立者百丈怀海禅师及曹洞宗始祖药山惟俨禅师是师兄弟。宋元明清以来,代有高僧,如香岚和尚、空了和尚、镇海和尚等。民国时有广福和尚、广豫和尚,还有黄埔三期学生、曾任国民革命军某师师长的觉化和尚,以及在本寺受戒、跟随觉化和尚四年之久、任湖北省佛教协会理事、沙市章华寺方丈的宽莲和尚。这里还办过佛教讲习所,是澧县佛教协会所在地。
古大同寺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风雨。千百年间,倏毁倏修,至明清,几经扩建,殿宇栉比,规模宏大,同时纳 200 余名僧人。然而,在 “文革” 期间遭严重损毁。近年来,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实,津市市委于一九九一年正式作出决定,“修复和开放津市古大同寺为佛教活动场所”。当年津市林场迁出,原有幸存僧人纷纷返寺,修复工作开始。在各级宗教部门的关怀下,九澧数万四众弟子群策群力,筹款捐资,逐渐修复了寺院山门、大殿及观音殿,重塑诸佛菩萨金像,再现了九祖道场昔日的风采与辉煌。如今正在新建的观音阁,用巨资请进全玉雕全身观音像,高约 2 米,以全新的面目,迎接八方香客。古大同寺与关山烟树、中武当三个景点遥相望呼应,正逐步形成一个崭新旅游小区。
九祖道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古大同寺作为九祖道场,在佛教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从禅宗初祖达摩大师起,历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与神秀、七祖怀让与行思等、八祖道一与希迁等,到九祖大同广澄禅师与大同济禅师,这里汇聚了众多高僧大德的智慧与传承。唐代大同济禅师与著名居士庞蕴论道之处也在此,这些珍贵的史事被记录在《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等禅宗典籍中,成为了古大同寺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有力见证。宋元明清以来,香岚和尚、空了和尚、镇海和尚等代有高僧驻锡于此;民国时期,广福和尚、广豫和尚、觉化和尚以及宽莲和尚等也在此弘扬佛法。这里还办过佛教讲习所,是澧县佛教协会所在地,充分展现了其在佛教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景色幽美,重峦叠嶂,青山滴翠,古树荫翳,气候宜人,为避暑佳境。
古大同寺四周重峦叠嶂,青山滴翠,云气瑷碌,古树荫翳。从山脚下抬眼望去,苍郁秀隽的环形山围着一个大山塘,水清如镜,草木馥郁,山鸟剪翅,啁啾欢唱,四周幽静、空旷,仿佛来到世外桃源。沿青石砌成的石阶拾级而上,两旁古木参天,郁郁葱葱,老松遒劲,桧析挺拔,繁枝遮天蔽日,灌木铺青叠翠,芬芳入鼻,生机盎然。整个景区气候宜人,是绝佳的避暑胜地。
殿宇栉比,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
千百年间,古大同寺倏毁倏修,至明清时期,几经扩建,殿宇栉比,规模宏大,可同时容纳 200 余名僧人。山门书有 “十方丛林”,庙门镌有 “古大同寺” 四个金字,格外醒目。前殿供关羽神像,背立韦驮。大雄宝殿供奉西天佛祖,佛祖头顶塑有殿翅大鹏,两厢排列十八罗汉,佛祖背后供千手观音。大殿左有斋堂,右有禅堂,后则有念佛堂、藏经楼及延寿堂等。古大同寺森林风景区由山门、正门、前殿、大殿、后殿、殿堂,左右是厢房、耳房,藏经阁和延寿堂等组成。其山层峦迭嶂,古树荫翳,庙貌宏厂,绵延六七里。是以人文景观,融自然风光于一体的九澧一带知名风景旅游区。
每逢佛节,游人如潮,热闹非凡。
每逢佛节,古大同寺热闹非凡,有游人从四面八方涌来,人来车往,声如烟,人如潮,一起融入仙境中。朝钟暮鼓,梵音袅袅,香雾不散,九澧福地重现了往日的风采。清风徐来,剪断一切烦恼,丢掉一切杂念,纷繁的思绪消融在缕缕梵意中,听其歌,人可以进入另一种境界,让人流连忘返。
善男信女,每求必应。
古大同寺吸引了众多善男信女前来朝拜,据说每求必应。在古大同寺心静大师墓塔前,有两棵罕见的桂花树。其围至少两米,高约八丈,枝叶繁茂如巨伞。此为阴阳二桂,阴者开白花,阳者开黄花,每逢八月,香溢数里,闻之人醉。凡求婚姻美满者,只要男女双方诚心虔意地去到其下,分别用红条布在两根树的任一枝叶间打上同心结,并礼拜祷告,无有不验。寺内,供有佛祖,漂海观音、弥勒佛、十八罗汉等等神像,均塑得活灵活现,神采飞扬。现在的古大同寺,又吸引了四方游客,成为人们朝圣观光的热点。
古大同寺坐落于湖南省津市市城区以南、新洲以北的大同山上,地理位置独特,充满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和自然之美。
位于湖南省津市市城区以南、新洲以北的大同山上。
古大同寺在大同山上静静伫立,见证着岁月的流转和历史的变迁。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为人们提供了一处宁静的心灵栖息地。山上的古寺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仿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两山北面,澧水西来,环山抱麓,南折而东,直泻洞庭。
在古大同寺的北面,澧水浩浩荡荡地自西而来。河水环绕着山麓,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澧水的存在不仅为古大同寺增添了灵动的气息,也使得这里的自然风光更加壮美。河水南折而东,直泻洞庭,展现出大自然的磅礴气势。
与关山烟树、中武当相望呼应,形成旅游小区。
古大同寺与关山烟树、中武当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旅游小区。三个景点各具特色,相互映衬,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古寺的庄严与神秘、关山烟树的秀丽与宁静、中武当的雄伟与壮观。这种景点之间的呼应关系,使得整个旅游小区更加具有吸引力。
古大同寺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处处彰显着历史的厚重与佛教文化的庄严。
山门书有 “十方丛林”,庙门镌有 “古大同寺” 四个金字。
当游客走近古大同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山门上那醒目的 “十方丛林” 四个大字,它向人们展示着古寺作为选贤十方丛林的特殊地位。而庙门上方镌刻的 “古大同寺” 四个金字,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格外引人注目。这几个字不仅是古寺的标志,更是承载着千余年的历史沧桑。
前殿供关羽神像,背立韦驮。大雄宝殿供奉西天佛祖,佛祖头顶塑有殿翅大鹏,两厢排列十八罗汉,佛祖背后供千手观音。
步入前殿,关羽神像威风凛凛地矗立在那里,背立韦驮,给人一种庄重威严之感。关羽作为忠义的象征,在这里被供奉,体现了古寺对忠诚、正义等品德的尊崇。而大雄宝殿内,西天佛祖端坐在中央,佛祖头顶的殿翅大鹏展翅欲飞,双目炯炯,俯视着殿堂,令人望而生畏。两厢排列的十八罗汉,千姿百态,神情各异,有的俯,有的仰,有的坐,有的卧,喜、怒、哀、思,各具特色,其塑工之精巧,让人叹为观止。佛祖背后的千手观音,更是慈悲庄严,仿佛随时准备伸出千只手去救助众生。
大殿左有斋堂,右有禅堂,后则有念佛堂、藏经楼及延寿堂等。
大殿的左侧是斋堂,这里是僧人们就餐的地方。斋堂内整洁宁静,体现着僧人们简朴的生活。右侧的禅堂则是本寺僧人修行之地,充满着宁静与祥和的氛围。而在大殿的后方,念佛堂、藏经楼及延寿堂依次排列。念佛堂是僧人们诵经念佛的场所,在这里,梵音袅袅,让人的心灵得到洗礼。藏经楼内收藏着众多经书版本,见证着古寺悠久的佛教文化传承。延寿堂则是寺中年老多病和尚的安养之地,每日供给饮食、果品,让他们乐享晚年,体现了古寺的人文关怀。
建筑保留晚清风格,为单檐硬山顶,马头山墙,四周用砖墙围护,内部为木穿斗结构,上盖小表瓦。
古大同寺的建筑保留了晚清风格,单檐硬山顶的设计简洁大方,马头山墙增添了建筑的古朴之美。四周用砖墙围护,给人一种坚固稳重的感觉。内部的木穿斗结构则展示了古代建筑工艺的精湛,上盖的小表瓦在岁月的洗礼下,更显古色古香。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使古大同寺成为了一座融合了历史、文化与艺术的瑰宝,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品味。
古大同寺作为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其文化内涵丰富而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是九祖道场,禅宗文化传承之地。
古大同寺从禅宗初祖达摩大师起,历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与神秀、七祖怀让与行思等、八祖道一与希迁等,到九祖大同广澄禅师与大同济禅师,完整地传承了禅宗文化。这里汇聚了众多高僧大德的智慧与传承,是禅宗文化的重要传承之地。唐代大同济禅师与著名居士庞蕴论道之处也在此,这些珍贵的史事被记录在《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等禅宗典籍中,进一步彰显了古大同寺在禅宗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始祖悟陀、禅陀、韦陀三法师立下特别律条,体现平等、劳作、共享的理念。
早在一千多年前,古大同寺的始祖悟陀、禅陀、韦陀三法师,于创寺之初,除了规定沿袭佛门法规外,还立下了特别律条:凡本寺僧众,上下一律平等,禁止一切体罚,一同劳作,共同享受,任何人不得例外。这种理念体现了佛教的慈悲与平等精神,也为古大同寺营造了一个和谐、包容的修行环境。欲使这远离尘俗的山坳,成为极乐的大同世界。寺庙因此被命名为大同,又因年代旷古,后人便在大同之前冠上了古字,曰:“古大同”。
有 “百杖戒约”,僧人遵守三皈五戒。
古大同寺客堂内悬有 “百杖戒约”,僧人必须遵守三皈五戒。“三皈” 为佛、法、僧;“五戒” 即戒杀,戒盗,戒淫,戒酒,戒妄。初出家者称沙弥僧,受戒后称比丘僧。外人称比丘僧为和尚,表示尊敬。这种严格的戒律要求,体现了古大同寺对佛教教义的坚守和传承,也为僧人的修行提供了规范和指导。
一年或隔数年传戒,接纳远近寺庙沙弥受戒。
古大同寺一年或隔数年传戒次,还接纳远近寺庙沙弥来此受戒。每次受戒者数十人到百余人不等。受戒前先要 “净身”(沐浴),跪在大殿佛祖前,口念偈语:“佛前一粒米,大如须弥山,若还不了愿,披毛戴角还。” 这种传戒活动,不仅是对佛教传统的延续,也为佛教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更多的人才。同时,接纳远近寺庙沙弥受戒,也体现了古大同寺在佛教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前往古大同寺游玩时,为了确保您有一个愉快、安全且尊重宗教场所的体验,以下几点注意事项请务必牢记。
1. 尊重宗教信仰和寺庙规定,不得在寺庙内大声喧哗、吸烟等。
古大同寺作为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承载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进入寺庙后,应保持庄重和敬意,避免大声喧哗,以免打扰到僧人和其他游客的修行与参观。同时,严禁在寺庙内吸烟,这不仅是对寺庙环境的保护,也是对宗教场所的尊重。遵守寺庙的规定,能让您更好地感受佛教文化的庄严与宁静。
2. 注意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
古大同寺周边环境优美,重峦叠嶂,青山滴翠,古树荫翳。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要肩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不要随意乱扔垃圾,将垃圾放入指定的垃圾桶或带走处理。保持寺庙及周边环境的整洁,共同维护这片美丽的自然景观。
3. 佛节期间游客较多,注意安全,避免拥挤。
每逢佛节,古大同寺热闹非凡,游客众多。在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安全,避免拥挤和推搡。遵守景区的秩序,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如果带着小孩或老人,要更加小心照顾,确保他们的安全。同时,也要注意个人财物的安全,防止被盗。
4. 山区气候多变,携带适当的衣物和雨具。
古大同寺位于山区,气候多变。在前往游玩时,应提前查看天气预报,携带适当的衣物,以应对可能的气温变化。如果遇到雨天,携带雨具可以避免被雨淋湿,影响游玩的心情。同时,也要注意防滑,尤其是在雨天或潮湿的地面上行走时,要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