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武陵区攻略

2024-11-18

一、武陵区的前世今生

(一)名字由来

“武陵” 之名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据史料记载,汉高祖五年(前 202 年),改秦置的黔中郡为武陵郡。其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武陵山脉而得名,武陵山脉逶迤在黔东北、鄂西南、湘西北边境,其地土著人多为苗族、土家族,并与少数汉族错居,古称 “武陵蛮”。另一种说法是,相传汉高祖刘邦以《左传》和《春秋》中 “止戈为武”“高坪曰陵” 为义,取 “武陵” 二字,为这片土地命名,寓意和平安定、幸福美好。

从西汉到陈朝,武陵郡的辖区虽有变化,但一直是重要的行政区域。隋朝开皇九年(589 年),将临沅县、汉寿县和沅南县三县合并,置武陵县。此后,在隋、唐、五代、北宋时期,原武陵郡之名曾改名为朗州、鼎州等。中华民国二年(1913 年),武陵县更名常德县。1988 年 6 月,前武陵区称常德市,后更名为武陵区。

(二)悠久历史

秦蜀郡守张若在战国时期秦国昭襄王三十年(楚顷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 277 年)攻取楚地,在此筑城,时名张若城,迄今已有 2283 年历史。

从东汉(公元 50 年)至今二千多年来,武陵城区一直是郡、州、路、府、专署、市和县两级行政署所。武陵城又曾是七朝郡治、七朝军府、七代藩封之地。自两汉起,经三国、宋、齐、梁、陈、后周,到南宋共七朝的 1485 年中,武陵城区有 764 年是朝廷直辖之郡,相当于今之省会城邑。

宋朝宰相李纲曾说:“今朝廷若保有东南,控驭西南,如鼎澧、岳、鄂、荆南一带皆当屯宿重兵”。可见武陵(常德)在历史上的军事地位之重。荆湖地区的军事机构多驻于武陵(常德),其军职首领往往高于地方文职首脑。

武陵自建城以来的两千多年中,有文字记载的大小战事 130 多次,其中给武陵城造成毁灭性的战事有 7 次。特别是 1943 年 11 月~12 月的中日常德之战,日军把常德城近万栋房屋炸烧得只剩两栋房子有屋顶,而那是中立国西班牙驻常德的两座天主教堂,日军飞机有意不予轰炸。

二、人口现状

(一)常住人口情况

根据相关数据,2020 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武陵区常住人口为 73.1 万人。2022 年,武陵区常住人口为 72.05 万人,与上一年相比减少了 0.87 万人。2023 年,武陵区常住人口为 57.91 万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武陵区常住人口在近几年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

作为常德市的中心城区,武陵区的人口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周边地区的人口不断向武陵区聚集,使得武陵区的人口在一定时期内有所增长。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就业选择和居住需求也在发生变化,部分人口可能会流向其他地区,导致武陵区的常住人口出现下降。

(二)户籍人口状况

武陵区户籍人口 430968 人。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武陵区的户籍人口规模相对稳定。户籍人口数量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人口基数和长期居住人口的规模。武陵区作为常德市政府驻地和湘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核心,其户籍人口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该地区的吸引力和稳定性。

虽然武陵区的常住人口在近几年有所下降,但户籍人口规模相对稳定,这表明武陵区在吸引人口长期居住方面仍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随着武陵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相信武陵区的人口规模也会逐渐趋于稳定,并有望实现增长。

三、经济发展态势

(一)整体经济形势

武陵区经济稳健运行,产业质效优化提升。2023 年,武陵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397.3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1.8 亿元,下降 1.0%;第二产业增加值 714.7 亿元,下降 3.8%;第三产业增加值 670.7 亿元,增长 5.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0.8:51.1:48.0。区本级完成生产总值 488.7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3.9 亿元,增长 3.4%;第二产业增加值 63.7 亿元,下降 19.9%;第三产业增加值 421.1 亿元,增长 5.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0.8:13.0:86.2。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武陵区第三产业发展较为突出,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

(二)工业发展

2023 年,武陵区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 6604076 万元,比上年增长 0.1%。区本级完成工业增加值 285166 万元,下降 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 9.0%。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 97.2%,比上年下降 1.8 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 82.55 亿,下降 3.0%。区本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 96.5%,下降 2.8 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 23.25 亿,下降 17.2%。区本级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中,大米 4.5 万吨,比上年增长 13.6%;冷冻饮品 1.7 万吨,下降 8.8%;精制食用植物油 0.5 万吨,增长 27.5%;服装 27.1 万件,增长 43.4%;商品混凝土 28.5 万立方米,下降 26.7%;罐头 0.3 万吨,下降 33.7%;钢结构 1.0 万吨,下降 35.2%。可见,武陵区工业发展虽面临一些挑战,但部分产业仍有一定的增长潜力。

(三)建筑业成就

2023 年,武陵区全区完成建筑业增加值 55.6 亿元。区本级建筑业完成增加值 35.3 亿元,完成建筑业产值 96.1 亿元。建筑业在武陵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完善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区本级工业投资增速 145%,工业技改投资增速 506.1%。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 10.0%,比上年提高 2.9 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 54.3%,下降 10.7 个百分点;高新技术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 3.6%,下降 6.2 个百分点。全年全区施工项目 176 个,本年新增项目 55 个,本年投产项目 27 个。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 35 个,亿元以上项目本年实际完成投资 22.2 亿元。全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 39.3 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 553.9 万平方米,下降 16.4%,商品房销售面积 72.2 万平方米,下降 0.9%。武陵区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增长迅速,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面积虽有下降,但仍保持一定规模。

(五)消费市场活力

2023 年,武陵区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65.8 亿元,比上年增长 6.1%。完成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 207.1 亿元,增长 6.3%;完成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 39.1 亿元,增长 9.3%。区本级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97.3 亿元,比上年增长 6.0%。完成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 124.6 亿元,增长 6.7%;完成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 37.1 亿元,增长 9.8%。消费市场的活跃为武陵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六)外经外贸动态

2023 年,武陵区区本级引进内外资总额 68.59 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 8484 万美元,比上年下降 36.4%。尽管进出口总额有所下降,但武陵区仍在积极拓展对外经济合作,吸引内外资,提升经济发展的国际化水平。

四、旅游胜地之美

(一)热门景点介绍

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是国家 4A 级景区,位于常德城区东北部。这里集湖泊休闲、乡村休闲、森林休闲、城市休闲四位一体,总面积达 169.47 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 21.8 平方公里。特色美食众多,如漫火炖牛腩、柳叶湖大鱼头、牛三宝等。区内拥有水主题公园、湿地公园、沙滩公园等休闲景点,还有高尔夫、木船、帆船等水上游乐体验项目。柳叶湖水面辽阔,正常水深 3 - 4 米,水质常年保持在 Ⅲ 类水平,共有鱼类资源 54 种。太阳山主峰海拔 568 米,为方圆数百公里之内的最高峰,景区森林覆盖率达 96%,各类植物 1300 多种,其中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 33 种。

常德卡乐星球欢乐世界:位于柳叶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湘西北唯一的大型共享主题乐园。拥有五大鲜明特色区域和 29 项大型高科技游乐项目,适合全龄层游客游玩。如神话小镇充满神秘色彩,通过高科技手段展现神话世界的魅力;卡乐小镇欧式城堡风格,适合家庭亲子游玩;太阳部落展现印第安风格建筑和文化,带来刺激与冒险的体验;欢乐时光提供多种休闲娱乐项目;童话王国充满童话色彩。

天景花池:是常德市武陵区的一处景点,以美丽的花海和独特的山水风光而著名。这里有赏月季、荷花、玫瑰花等不同花卉的区域,适合不同季节游玩,是亲子游、家庭游的好去处。

(二)自然景观之美

柳叶湖:柳叶湖集城、湖、山、洲为一体,是天然造化的生态组合盆景。西北的太阳山、月亮山磊落厚重,层峦叠嶂,松竹青翠;与柳叶湖相依为邻的白鹤山,每年 4 月至 9 月聚居数万只白鹤、白鹭、野鸭戏水觅食,构成了美轮美奂的风景画。湖光山色优美,让游客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可以租一艘小船,在湖面上畅游,欣赏湖畔的壮丽景色。

河洑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 333.33 公顷,内有大小山岭 56 个、沟谷 42 条,素有湘西北 “绿色明珠” 之美称。公园是一个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森林保健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公园,植物种类达到 115 科 542 种,森林覆盖率更是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在这里可以漫步于茂密的森林中,欣赏山峦和流水的美景。

(三)历史文化韵味

常德诗墙:位于常德市武陵区沅水防洪墙外侧,是 “三山三水” 之沅江风光带的主体景观,占地面积约 14000 平方米。诗墙荟萃了中国当代名家诗词、书法、美术精品镌刻于一墙,被称为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获 “吉尼斯之最”。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常德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笔架城:位于常德市武陵区沅安路育英小学 - 南区西南侧,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军事重镇,以独特的八角形城楼和完整的明清城墙而闻名。可看夜景,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灯光效果非常不错。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沧桑。

五、美食与酒店

(一)特色美食魅力

常德作为鱼米之乡,武陵区的美食更是丰富多样,让人垂涎欲滴。

常德米粉,作为常德的传统风味小吃,闻名三湘。洁白、混圆、细长且有弹性的粉条,用开水烫热后,加上牛肉、牛腩、牛筋、肥肠、猪脚、鱼头等丰富的配料,再佐以酱料和辣椒,口感丰富,美味爽口。早籼米经过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米粉,不仅是当地人的日常美食,也是外地游客必尝的特色小吃。

常德酱板鸭,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以独特的 “香、辣、鲜、醇” 口味,观之红光油亮、闻之酱香浓郁、尝之香辣爽口,且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享有 “常德一绝” 的美誉。1999 年被评为湖南省首届农博会优质产品奖,2000 年荣获首届中国西部粮酒副食展销会金奖等多项荣誉。

津市牛肉粉,湖南常德最有名的特色牛肉粉之一。采用水牛的肉,血放干净后,搭配最好的牛肉和牛骨,以及中草药包熬制的牛肉粉汤,再加上少量的牛油,撒上辣椒和葱段,浓郁厚重,令人欲罢不能。

鸭霸王,是常德著名小吃,采用祖传秘方卤制而成,搭配 30 多种名贵中草药。鸭脖、鸭翅、鸭头等卤制品,肉质偏湿润,味道极佳,有微辣和重辣两种口味。

北堤麻辣肉,常德有名的特产小吃,虽名字中有肉,但却是一种方便携带的豆皮制品。嚼起来有种酸辣的味道和豆香味,数十年来一直深受男女老少的欢迎。

石门五香丸,由鲜蕃薯、五谷粉以及辣椒、花椒等多种调料制成,色泽金黄,香甜可口,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具有通气活血强筋的效力。

桃源桂花糖,原名陬市 “洋糖”,是桃源的季节性名特产品。曾被评为全国优质产品,获得两次银质奖章。

鼎城年糕,是鼎城春节的传统小吃。色泽玉白,柔软光滑、细腻油润,糯软清香,甜糍醇爽,有八宝、莲蓉、猪油、桂花、玫瑰、枣泥等多种花色品种,老少咸宜。

安乡多味鱼丸,“像鸡蛋没有黄,像元宵没有糖”,是安乡有名的风味特产。制作历史悠久,鱼丸细嫩,味道鲜美。

(二)酒店数量与接待能力

根据搜索到的资料显示,常德市武陵区有多家不同档次的酒店。其中有常德武陵天济喜来登酒店、常德共和酒店、常德觅你璞悦酒店、常德新亚柳叶国际大酒店、汉寿县清水湖国际会议中心(位置稍偏)、澧县维多利亚豪美大酒店、常德金龙玉凤饭店等。此外,还有常德上川四季酒店、星程酒店 (常德柳叶湖店)、常德郦高 1919 湖畔酒店 (大小河街柳叶湖度假区店)、花筑・司马别院 (柳叶湖店)、灵栖酒店 (欢乐城高铁站店)、常德上川云季酒店 (大小河街店)、桃花岛酒店 (常德高铁站和瑞欢乐城店)、花之筑酒店 (常德步行街店)、吉啡公寓 (常德万达广场文理学院店) 等众多酒店。

从这些数据来看,武陵区的酒店数量较为可观。2009 年常德的旅游收入是 30 亿元,在整个湖南省的入境旅游收入比上年增长 15%。常德市现在拥有 300 余家饭店,3000 间客房,床位 10000 个,常德市旅游饭店客房平均出租率:2009 年 78%。近几年,从整个常德的旅游市场来看,常德市是举世闻名的张家界旅游胜地的必经之路,其本身又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接待量与旅游饭店的发展基本平衡。如果旅游接待人数增加

,则显常德市的旅游设置条件需求功能上加以完善配套,服务水平,服务质量要提高。

武陵区作为常德市的中心城区,酒店的接待能力也在不断提升。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武陵区,酒店也在不断完善服务,提高接待水平,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