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诗墙景区打卡攻略

2024-11-19

一、常德诗墙:艺术与防洪的完美融合

常德诗墙位于常德市武陵区沅江防洪大堤外侧,以其鲜明艺术特色和防洪功能成为沅江风光带主体景观。

常德诗墙全长约 4 公里,占地面积约 14000 平方米。它分《百代沧桑》《名贤题咏》《武陵佳致》《兰芷风华》《华夏新声》《五洲撷英》《时代风采》《千古绝唱》八大篇章,选刻自先秦以来有关常德的诗作和中外名诗达 1530 首。这些诗词由全国 1213 名书法家挥毫泼墨,真、行、草、隶、篆集于一墙,其间还镶刻着 43 幅中外石壁画。诗墙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当代书法艺术的瑰宝。

在防洪功能方面,常德历史上水患频繁。上世纪 60 年代后期,长江上游植被损坏,致使常德水患频生。诗墙作为混凝土防洪墙,能抵御 50 年一遇洪水和 7 级地震。在汛期,它就像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守护着常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诗墙公园内的 “常德抗洪纪念碑” 高高耸立,碑顶上三块 “人” 字形巨石重叠成 “众” 字,象征着当年常德人民众志成城迎水患的英雄气概。城市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完美结合,让常德诗墙荣获国家建设部颁发的 “人居范例奖”。常德诗墙,真正实现了艺术与防洪的完美融合。

二、历史传承与时代印记

(一)源远流长的历史脉络

常德诗墙的修建源于原市政协委员伍顺生先生的创意。1991 年,伍顺生提出利用整治护城防洪大堤的机会,将大堤建成既能防洪又有文化品位的艺术墙。常德市委、市政府很快采纳了这个提议,以城区沅江防洪大堤为载体,开启了这座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大型文化工程的建设之路。历时 10 年,常德诗墙终于修建完成。2000 年,常德市委、市人民政府实施 “诗墙、外滩、沅水梯次开发” 的方案,经过 3 年建设,形成了 6 华里长的风光带。

常德诗墙荟萃了中国当代名家诗词、书法、美术精品,被上海吉尼斯总部正式命名为 “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载入了世界文化工程的史册。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从先秦以来的诗词到当代的艺术作品,仿佛一部展开的历史长卷。诗墙不仅是常德的一大景观,更是常德一绝,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极的思想内容和精美的艺术形式吸引着八方来客。

(二)红色记忆的镌刻

常德诗墙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红色记忆的镌刻之地。在红军时期,诗墙上谱写着关于长征记忆的红色篇章。《七律・长征》展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英勇无畏的精神,他们爬雪山、过草地,与险恶的自然环境和敌人顽强斗争,用鲜血守护着革命的火种。陈毅的《梅岭三章》则在危险境地下表达了革命志士坚定的信仰和视死如归的决心。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联军和人民群众开展游击战。陈雷撰写的《东北抗联斗争述怀四首 (其二)》讴歌了抗日联军的英勇不屈。平型关大捷后,钱仲联的《闻平型关大捷喜赋》表达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文艺界也在背后给予战士们精神支持,老舍的《贺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表达了抗敌御侮之情。此外,瞻仰杨靖宇烈士陵园的诗歌,更是让我们感受到先辈们不屈服于外来势力的铮铮铁骨。这些红色记忆,激励着后人传承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独特风格与艺术魅力

(一)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

常德诗墙以沅江防洪大堤为载体,这一独特的设计使其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诗墙分为《百代沧桑》《名贤题咏》《武陵佳致》《兰芷风华》《华夏新声》《五洲撷英》《时代风采》《千古绝唱》八大篇章,犹如一部宏大的历史画卷在沅江之畔徐徐展开。每一篇章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风格,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常德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时代风貌。

诗墙上刻有中外名诗 1530 首,这些诗词跨越了时空,将古人的智慧与今人的情感紧密相连。诗词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描绘了常德的美丽风光,如 “沅江春暖”“澧水花繁”;有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如 “心随诗动、书与意谐”;还有的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如 “华夏新声”“时代风采”。

诗墙上还镶刻着 43 幅中外石壁画,这些壁画精美绝伦、风格各异。它们与诗词相互呼应,为诗墙增添了丰富的视觉效果。有的壁画展现了历史名贤的风采,如屈原行吟、陶渊明归隐;有的壁画描绘了常德的民俗风情,如龙舟竞渡、傩戏表演;还有的壁画展示了世界文化的魅力,如古希腊神话、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诗墙集多种书法风格于一墙,真、行、草、隶、篆应有尽有。这些书法作品由全国 1213 名书法家挥毫泼墨,各具特色。有的书法刚劲有力,如铁画银钩;有的书法飘逸洒脱,如行云流水;还有的书法古朴典雅,如钟鼎铭文。不同的书法风格相互映衬,使诗墙成为了一座展示中国当代书法艺术的露天博物馆。

(二)大师之作的艺术价值

常德诗墙上汇聚了众多大师级画家的作品,极大地丰富了诗墙的表现力和视觉价值。中国当代美术大师、天安门城楼第一幅毛主席画像绘制者周令钊、陈若菊夫妇为诗墙创作了《沅江春暖》和《澧水花繁》,这两幅石刻画各高 2 米、宽 30 米,共 120 平方米。画面气势恢宏,色彩鲜艳,生动地展现了沅江和澧水两岸的美丽风光。

诗墙还吸引了一大批当代书坛大家为其挥毫泼墨。诗墙几乎囊括了我国当代所有书坛大家的作品,集真、行、草、隶、楷、篆诸体于一墙。文怀沙、萧娴、赵朴初、臧克家、武中奇、羊牧之等大师在为诗墙创作时,虽已高龄,但他们的作品依然充满了艺术魅力。当代女书圣萧娴题写 “名贤题咏” 之后数天即仙逝,中国书协创始人陆石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依然书写了落款为 “陆石如盲” 的自作七绝诗,数月后驾鹤西去。这些珍贵的书法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

此外,一批珍贵书法手迹也第一次在诗墙面世。著名作家丁玲的丈夫陈明将毛泽东 1936 年在延安亲书的《临江仙・给丁玲同志》提供给诗墙刊刻,全国独此一幅。2001 年 9 月 14 日,乔石同志视察常德时慕名参观诗墙,赞许有加。回京后,他把精心创作的 2486 字、长达 12.4 米的《离骚》条屏书法长卷郑重地赠送给了诗墙。这些大师之作和珍贵书法手迹,使常德诗墙成为了一座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文化宝库。

四、深厚内涵与时代精神

(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常德诗墙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从空间截面来看,诗墙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常德诗墙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和画刻表现了常德地方文化,如大型石刻画《常德揽胜图》《沅江春暖》《澧水花繁》《题咏名贤图》和《武陵英杰图》等,全景式地再现了常德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重要的历史地位。流落、游历于此的文人雅士给常德注入了瑰丽的文化梦境,屈原、宋玉、刘禹锡、马援、陶渊明等历史名人在常德留下的足迹和诗情,把常德装扮得古色古香、诗意缭绕。

从时间维度来看,常德诗墙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红军时期,诗墙上的《七律・长征》展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英勇无畏的精神,他们用鲜血守护着革命的火种。抗日战争时期,众多诗歌如《东北抗联斗争述怀四首 (其二)》《闻平型关大捷喜赋》《贺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瞻仰杨靖宇烈士陵园》等,表达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展现了先辈们不屈服于外来势力的铮铮铁骨。

而多愁、爱情和生命意识等超时空的文化因子,也拓展了常德诗墙的文化内涵。诗墙上的诗词跨越了时空,将古人的智慧与今人的情感紧密相连,有的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如 “心随诗动、书与意谐”。

人生的美好品格、诗意向往和追求,提升了常德诗墙的文化品格。诗墙建设者们以创新开拓、严谨求精、艰苦奉献的精神,历时十余年修建诗墙,他们的精神正如诗墙上的诗词一样,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美好品格和诗意人生。

(二)传承与弘扬的时代精神

市政府办举行的 “常德诗墙品精神 奋勇争先谱新篇” 活动,现场了解诗墙建设的 “前世今生”,领悟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屹立于沅江北岸的中国常德诗墙,是常德人民用十年时间在防洪墙上用汗水镌刻的诗国长城,被誉为 “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从抗洪纪念碑出发,沿路而行,近距离参观中国常德诗墙《名贤题咏》《武陵佳致》等篇章,深刻感悟诗墙背后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腔赤诚的奉献精神。

这种精神激励着党员干部坚定初心使命、戮力实干担当,在服务和推动常德现代化建设中贡献办公室更多更大力量。同时,也激励着每一个常德人在新时代奋勇争先,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常德而努力奋斗。诗墙精神已经成为常德的一张文化名片,它将不断传承与弘扬,为常德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五、地理位置与交通指南

(一)地理位置

常德诗墙坐落于常德市武陵区沅安路沿江地带。这里依傍着沅江,自然风光秀丽。诗墙与沅江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诗墙的存在不仅为常德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也成为了沅江风光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交通指南

  1. 公交路线

    • 乘坐 2 路、25 路、38 路、H13 线在 “排云阁” 站下,步行约 315 米可到达。

    • 乘坐 1 路、2 路、6 路、14 路、31 路、32 路在 “人民路・下南门” 站下,步行约 233 米可到达。

    • 乘坐 2 路、13 路 / 13 路 B 线、14 路、39 路、H13 线在 “水星楼商业广场” 站下,步行约 430 米可到达。

    • 乘坐 1 路、6 路、7 路、25 路、31 路、38 路、58 路、H13 线在 “步行街” 站下,步行约 397 米可到达。

  1. 出行小贴士

    • 常德大部分公交均为无人售票车,票价 2 元 / 人,不设找零,需提前准备零钱。使用公交 IC 卡,票价 1.5 元 / 人。

    • 诗墙附近有多个公交站点,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位置选择合适的线路前往。如果不确定具体路线,可以通过手机地图导航查询。

    • 由于诗墙沿沅江而建,周边道路较为狭窄,自驾前往时可能会遇到交通拥堵的情况。建议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既方便又环保。

    • 诗墙周边有许多景点,如武陵阁、春申阁、排云阁等,可以在游览诗墙的同时,一并参观这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

总之,无论选择哪种交通方式,都能方便地到达常德诗墙,感受这座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的独特魅力。

六、游玩攻略与注意事项

(一)最佳游玩时间

常德诗墙四季皆有不同的美景。春季(3 月至 5 月),气候宜人,是游览的好时节。此时,万物复苏,诗墙周边的花草树木生机勃勃,桃花盛开,为诗墙增添了一抹浪漫的色彩。夏季(6 月至 8 月),柳叶湖畔凉风习习,适宜避暑。诗墙公园内绿树成荫,游客可以在树荫下漫步,欣赏诗词碑刻,感受艺术的魅力。秋季(9 月至 11 月),秋高气爽,天空湛蓝,无论是拍摄湖光山色还是人文景观,色彩饱满且层次丰富。冬季(12 月至 2 月),虽然气温较低,但有机会捕捉到雪后的静谧景象,别有一番韵味。

(二)打卡点推荐

  1. 武陵阁:高矗七层,为四阁中最大一阁,内设诗墙博物馆。阁名由中国书协副主席李铎题写,馆名则是著名文物专家杨仁恺题写。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诗墙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1. 春申阁:是诗墙第二大阁,为纪念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而修。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背景,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1. 排云阁:以朗州司马刘禹锡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倒碧霄” 而命名。站在排云阁上,可以俯瞰沅江风光,感受诗人的豪迈情怀。

  1. 渔父阁:为纪念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家宋教仁(常德桃源人,号桃源渔父)而修建。渔父阁不仅是一座历史建筑,更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地。

  1. 锁心桥:在抗洪纪念碑前面没多远,晚上开灯时非常好看。许多游客在这里挂上锁,寄托美好的愿望。

(三)注意事项

  1. 保护文物:诗墙上的诗词碑刻和石壁画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要爱护文物,不得随意触摸、刻画或损坏。

  1. 文明游览:遵守景区规定,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保持景区环境整洁。在拍照时,要注意文明,不得擅自进入禁止区域或干扰他人。

  1. 安全第一:在景区内要注意人身安全,特别是在江边游览时,不要靠近危险区域。同时,要照顾好老人和小孩,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1. 尊重文化:常德诗墙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不得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总之,常德诗墙是一座集艺术、文化、历史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游客在游玩过程中,要遵守景区规定,文明游览,保护文物,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