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桃源工艺术博物馆攻略

2024-11-26

一、历史渊源

桃源工的诞生

桃源工艺术博物馆坐落在常德桃花源景区五柳湖畔,其背后的桃源工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明弘治四年(1491 年),明宪宗第十三子朱祐枢封王于常德,常德地方奉朝廷命令修建荣王府。弘治十一年(1498 年),钦命工部郎中陈珂率一批皇家工匠,并从常德附近的桃源招募大批雕工、石工、绣工、铸工参与修建。桃源工匠与皇家工匠一起切磋,经验相互交流,技艺相互融通。皇家工匠带来了精湛奢华的宫廷营造艺术及皇宫雕刻技艺,而桃源工匠则有着质朴大气的民间雕艺。两者的融合,逐渐形成了独具桃源特色的技艺流派 —— 桃源工。

“桃源工” 的形成并非偶然,自唐以来,常德就是藩府之地。据史载,明孝宗弘治四年,明宪宗第十二子朱枢封王于常德。为修建王府,调集京城大批能工巧匠来常,这种宫廷技艺与本地民间工艺的融合为桃源工的诞生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明末李自成兵败归隐夹山寺时,所率将士及宫廷工匠数万人辗转至常德。工匠兵士散居石门、桃源一带,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宫廷技艺和地方手艺又互相融合,就形成了精美细致与粗犷质朴相结合的风格独特的手工艺,后人把这些手艺人称之为 “桃源工”。

明、清两代,“桃源工” 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桃源工匠屡屡被召进宫,为皇室打造雕凿器物、装饰家具及殿堂楼阁。各地官府修衙建楼,首选工匠就是 “桃源工”。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进能在县领导龚德汉、陈科、王鳌、童婧的陪同下深入桃源部分 “桃源工” 收藏名家家中和 “桃源工” 木雕生产企业进行考察。刘进能指出,“桃源工” 是我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全省全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要积极保护好这一文化遗产,将它一代代传承下去。

刘进能先后深入收藏名家张明权和王政昌家中,他们收藏 “桃源工” 木雕工艺品十多年,藏品有数百件。三英战吕布、秦琼卖马、杨家将等历史故事在这些工艺品中栩栩如生、精妙绝伦。刘进能对两位收藏名家多年来潜心收藏 “桃源工” 精品,保护地方文化遗产的做法表示赞赏。

随后,刘进能还前往两家 “桃源工” 木雕生产企业考察,了解到两家木雕生产企业订单不断,木雕师傅们每天都在加班加点雕刻客户定制的雕花家具和雕花工艺品。刘进能感到很欣慰,指出 “桃源工”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桃源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当前要大力做好这些文物级工艺品的保护、传承工作,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这些文化遗产一代代传承下去。

县委书记龚德汉也深入到我县部分 “桃源工” 收藏名家家中,对 “桃源工” 收藏工艺品进行了考察调研。龚德汉指出,“桃源工” 是我县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全省全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县委县政府将积极保护好这一文化遗产,将它一代代传承下去。

走进桃纺社区收藏名家王政昌家中,古朴精美的雕花木床和桃源刺绣让人眼前一亮。岳母刺字、三英战吕布、秦琼卖马等历史故事在这些工艺品中精妙绝伦。这些藏品大部分产自清朝中晚期,是 “桃源工” 中的上乘之作。龚德汉详细询问了老王收藏经历,对他克服种种困难,收藏 “桃源工” 精品,保护地方文化遗产表示肯定。

收藏大家朱自权主要收藏 “桃源工” 木雕工艺品,藏品达 1000 多件,走进他的收藏室,仿佛进入了一个木雕博物馆。许多藏品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地位。龚德汉一行还考察了藏家张明权的收藏室和古艺轩木雕坊。

所谓 “桃源工”,就是集与建筑、家居、文化交往有关的石雕、木雕、刺绣、玉石雕等手工艺的简称,因从业者众多,流传历史悠久艺术风格独特而名震一时。

二、特色展示

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1. 刺绣奇葩:历史悠久的桃源刺绣,犹如一朵绽放在湘绣花园中的奇葩,在湖湘文化的滋养下,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千百年的传承,使其兼具热情与浪漫的特质。桃源刺绣已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艺术价值犹如一座有待深入挖掘的宝藏,充满了无限的研究空间。

桃源刺绣的界定明确,指的是发生在桃源地区,与桃源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且风格独特、地域特征显著的民间刺绣艺术。其形式丰富多样,涵盖帐檐、门帘、床单等日常家居用品。在针法方面,桃源刺绣不仅包含了湘绣的针法,还有辫绣、十字针等多种独特针法,即使是同样的针法也有诸多变化。据粗略估计,民间完好藏品达 8000 多件,许多收藏家对桃源刺绣钟爱有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颜新元教授曾专门撰文讨论桃源刺绣的历史和题材来源,认为其是土家族和汉族文化交流的产物。湖南省博物馆研究员邹敏讷也专程调研并出版了《湘绣之魂──中国桃源传统刺绣》一书,收集了约 100 幅桃源刺绣,代表性地反映了其色彩和形象特征。

桃源刺绣风格独特,工艺手法多样,表现不拘一格;形象视觉丰富,夸张不定一体。其造型饱满,色彩对比鲜亮热烈,富有楚汉刺绣浪漫的风格。例如在湖南省博物馆举办的 “‘桃源工’系列展・刺绣篇:仙境有花开 —— 清代民国时期桃源刺绣展” 中,179 件 (套) 公私收藏的清代民国时期桃源刺绣充分展现了其特点,其中民间收藏的展品占 75%。展览中的桃源刺绣以精湛的绣工、别致的造型题材以及独有的美术特质,惊艳了观众。桃源刺绣有人物、瑞兽、祥禽、博古和山水五大题材,其中各种萌萌哒獠牙瑞兽惹人注目,其风格受到桃源所处的沅水流域文化的影响,或许能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桃源刺绣针法多样,融合了多种绣制技艺,为近代湘绣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毛针,仅见于桃源刺绣而不见于其他绣种,与湘绣的独门绝技 “鬅毛针” 有一定的渊源。

2021 年,桃源刺绣列入第五批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充分体现了其重要的文化价值。

  1. 大胆木雕:桃源木雕内容丰富,大体分为花鸟、走兽、人物三大类。人物题材多取材于 “傩戏”,采用抽象手法,在造型上大胆夸张,充分展现了桃源木雕的独特艺术风格。

桃源木雕的起源可追溯至明孝宗弘治四年,明宪宗第十二子朱枢封王于常德,为修建王府,调集京城大批能工巧匠来常,带来了豪华精湛的宫廷技艺,后与本地民间工艺融合。特别是明末李自成兵败归隐夹山寺时,所率将士及宫廷工匠数万人辗转至常德,进一步促进了宫廷技艺与地方手艺的融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 “桃源木雕”。

桃源木雕继承了汉代砖雕的艺术精髓,造型夸张而不空洞,线条洗练,具有高级美感

,充分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 “计白当黑,以少胜多” 的理论。在艺术风格上,虽与西方毕加索等人创造的 “立体画派” 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作品问世却早几百年。例如常德博物馆展出的雕花床中,有一张被称为 “螺丝转井” 的清代 108 人物拔步千工床,面积 13 平方米,一帮工匠足足干了 3 年多,此床雕刻巧夺天工,五层牙子图案造型没有一处重复,充分展现了桃源木雕的精湛工艺。

桃源工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岩柳根雕,以《桃花源记》的情节为核心,按照武陵渔人探访路径和先后次序,将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淋漓尽致地雕刻于上。这座根雕取材于生长在桃花源上游的一棵 1600 多年的岩柳根,由 70 多位最精湛的桃源工木雕匠耗费 1000 多个日夜打造完成,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柳木根雕。

  1. 桃源木雕分为根雕、镂空雕、花雕等不同种类,代表着独树一帜的特色。在选料方面极其讲究,常用的木料有小叶紫檀、沉香木、金丝楠木和黄杨木。由于纯手工制作,木雕艺术品还会出现包浆现象,时间越久,越被珍惜抚摸,越是光泽动人。体其他展厅:博物馆还设有序厅、石雕厅、铸器厅、文化厅等展厅,珍藏着桃源工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这些展厅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让游客能够全面领略桃源工的深厚渊源和艺术成就。

在序厅,游客可以了解桃源工的历史发展脉络,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石雕厅展示了各种精美的石雕作品,展现了桃源工匠精湛的雕刻技艺。铸器厅则陈列着桃源工的铸器精品,体现了桃源工在金属铸造方面的高超水平。文化厅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深入介绍了桃源工的文化内涵,让游客更好地理解桃源工艺术与桃源地区文化的紧密联系。

三、地理位置

桃源工艺术博物馆位于常德桃花源景区五柳湖畔,详细地址为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桃花源镇 319 国道边。

这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处于美丽的桃花源景区之中,周边自然风光秀丽,与五柳湖相得益彰。从交通便利性来看,319 国道从旁边经过,无论是自驾还是乘坐公共交通都较为便捷。游客们可以轻松抵达这里,开启一场领略桃源工艺术的奇妙之旅。

周边的自然景观为博物馆增添了一份宁静与诗意。五柳湖湖水清澈,岸边垂柳依依,与博物馆的古朴建筑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如诗如画的氛围。在游览博物馆之余,游客还可以漫步在湖边,欣赏湖光山色,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同时,由于地处桃花源景区,周边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可以一同游览。游客可以在欣赏完桃源工艺术博物馆的精美艺术品后,继续探索桃花源的其他神秘之处,深入感受这片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土地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四、建筑风格

桃源工艺术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 徽派外观

博物馆整体呈现出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白墙青瓦,错落有致。走进博物馆的院子,雕花窗精美绝伦,为整个空间增添了一份古朴的韵味。幽静的长廊蜿蜒其中,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院子里还点缀着各种花草植物,它们与建筑相互映衬,俨然一副园林模样。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宁静与优雅,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无论是拍照留念还是漫步其中,都能让人心情愉悦。

2. 艺术荟萃

博物馆里荟萃了当地的木雕、石雕、刺绣、铜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典作品,让人目不暇接。镇馆之宝 “桃花源记”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柳木根雕,根龄达 1300 多年,加基座重 50 吨,系国内最大的根雕旷世珍品。这座根雕取材于生长在桃花源上游的一棵古老岩柳根,由 70 多位最精湛的桃源工木雕匠耗费 1000 多个日夜精心打造完成。根雕以《桃花源记》的情节为核心,按照武陵渔人探访路径和先后次序,将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淋漓尽致地雕刻于上。根雕的表面被打磨得非常光滑,靠近细看,可以看到刻在树根上的一处处超精致的画面。

除了镇馆之宝,博物馆还设有序厅、石雕厅、铸器厅、文化厅等展厅。在序厅,游客可以了解桃源工的历史发展脉络,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石雕厅展示了各种精美的石雕作品,展现了桃源工匠精湛的雕刻技艺。铸器厅则陈列着桃源工的铸器精品,体现了桃源工在金属铸造方面的高超水平。文化厅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深入介绍了桃源工的文化内涵,让游客更好地理解桃源工艺术与桃源地区文化的紧密联系。

这些展厅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让游客能够全面领略桃源工的深厚渊源和艺术成就。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感受到桃源工匠们的巧手匠心,以及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五、文化内涵

桃源工艺术博物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非遗名录到艺术窗口,再到别样桃源,无不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1. 非遗名录:桃源工木雕和刺绣已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是对桃源地区传统手工艺的高度认可。桃源刺绣历史悠久,兼具热情与浪漫的特质,其针法多样,包含辫绣、十字针等独特针法,且民间完好藏品达 8000 多件,吸引了众多收藏家的目光。2021 年,桃源刺绣列入第五批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充分体现了其重要的文化价值。桃源木雕同样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在造型上大胆夸张,继承了汉代砖雕的艺术精髓,具有高级美感。

  1. 艺术窗口:馆内展示丰富,含木雕、石雕、铜器、刺绣、扎染、陶艺等,是了解湘西民情风俗的窗口。游客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各种精美的艺术品,感受桃源工匠们的巧手匠心。桃源刺绣风格独特,工艺手法多样,表现不拘一格;形象视觉丰富,夸张不定一体。其造型饱满,色彩对比鲜亮热烈,富有楚汉刺绣浪漫的风格。桃源木雕则以花鸟、走兽、人物为主要题材,人物题材多取材于 “傩戏”,采用抽象手法,在造型上大胆夸张。此外,博物馆还设有序厅、石雕厅、铸器厅、文化厅等展厅,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1. 别样桃源:展示了桃源县这座古城几千年来各种工艺艺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让人仿佛置身于艺术世界里的别样桃花源。桃源工艺术博物馆不仅是艺术品的展示场所,更是桃源文化的载体。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桃源地区独特的艺术氛围和文化底蕴。从镇馆之宝岩柳根雕到各种木雕、刺绣作品,无不体现着桃源工匠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精湛技艺。同时,博物馆周边的自然景观也为其增添了一份宁静与诗意,与馆内的艺术品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如诗如画的氛围。

六、游玩注意事项

1. 讲解服务:来到博物馆,最好请一个讲解,认真聆听那些背后的故事。

桃源工艺术博物馆内的展品丰富多样,每一件艺术品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如果没有专业的讲解,游客可能只是走马观花地欣赏,无法深入了解这些艺术品背后的故事和意义。通过讲解,游客可以了解到桃源工的发展历程、艺术特色、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知识,更好地领略桃源工艺术的魅力。

例如,镇馆之宝岩柳根雕的创作过程充满了艰辛与传奇。70 多位最精湛的桃源工木雕匠耗费 1000 多个日夜精心打造,以《桃花源记》的情节为核心,将桃花源的美丽传说生动地展现在游客面前。讲解可以让游客了解到每一个细节的雕刻寓意,以及桃源工匠们在创作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

桃源刺绣作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针法多样、题材丰富。讲解可以帮助游客了解不同针法的特点和用途,以及刺绣作品所反映的桃源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同时,对于桃源木雕的人物题材取材于 “傩戏”,讲解可以深入介绍 “傩戏” 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让游客更好地理解桃源木雕在造型上大胆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

2. 交通方式:乘坐景区内免费的电瓶观光车游玩。

在常德桃花源景区内,游客可以选择乘坐免费的电瓶观光车前往桃源工艺术博物馆。这样既方便快捷,又能欣赏到沿途的美丽风景。

电瓶观光车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乘坐体验,让游客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前往博物馆。沿途可以欣赏到五柳湖的湖光山色、桃花源景区的自然风光以及其他景点的独特魅力。在乘坐观光车的过程中,游客还可以与同行的伙伴交流感受,分享对桃花源的美好印象。

到达博物馆后,游客可以下车漫步在博物馆的院子里,欣赏徽派建筑的古朴韵味和精美雕花窗。院子里的花草植物与建筑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优雅的氛围。游客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记录下美好的瞬间。

此外,乘坐电瓶观光车还可以方便游客在桃花源景区内的各个景点之间穿梭。游客可以在参观完桃源工艺术博物馆后,继续乘坐观光车前往其他景点,深入感受桃花源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