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古大同森林公园攻略

2024-11-27

一、历史沿革

1. 起源与发展

津市古大同森林公园的历史可追溯至五十年代初期,其前身是津市国有林场。在那个充满奋斗与希望的年代,人们怀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憧憬,开始了这片林场的建设。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和精心呵护,林场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海洋。

1992 年,津市古大同森林公园经省林业厅批准,正式成为省级森林公园。这一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公园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后,公园不断加大投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

公园内的大同寺为唐咸通年间修建,历经岁月的洗礼,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清同治二年,大同寺得以重建,保留了晚清风格的建筑特色。其主体建筑为殿堂三进,中轴线上依次为前殿、天井、大雄宝殿、后殿,占地总面积 4400 平方米。建筑采用单檐硬山顶,马头山墙,四周用砖墙围护,内部为木穿斗结构,上盖小表瓦。寺前还立有舍利塔,增添了一份庄重与神秘。2002 年 5 月,大同寺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了津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2. 与历史人物的关联

津市古大同森林公园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还与众多历史人物有着紧密的联系。园内历史古迹和古墓葬等人文景观奇多,彭德怀、任弼时、肖克、王震、廖汉生等老一辈革命家均在此留下了光辉足迹。他们的到来,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浓厚的革命色彩和历史底蕴。

朱元璋孙朱悦耀明朝洪熙元年(1425 年)华阳王被贬澧州,在关山开辟御果园游玩。华阳王之子朱悦耀因迷恋园内景色,与父走散,迷失方向。其父华阳王派随从搜山一日,在山顶发现皇姑正东眺澧水烟波,意甚眷眷,后这座山被人们叫做皇姑山。这个美丽的传说故事,为公园增添了一份浪漫与神秘。

关山西峰的中武当道观相传为真武祖师飞身之地,建于唐朝。正殿楣上 “廉洁” 二字系朱熹手迹,殿前柱上的楹联 “利锁名缰,笼络多少好汉;晨钟暮鼓,映醒无数痴人”,更是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此地视野开阔,可观澧水,澧阳平原万顷秀色,为道教圣地,可与南北武当相比。过去道徒云集,为九澧著名道场,如今香客如云,成为公园的一大佳点。

二、特色景观

1. 自然景观独特

津市古大同森林公园的自然景观别具一格,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为森林植被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的森林植被以天然林为主,主要树种丰富多样,有松、杉、檫、樟、枫香、苦槠、樱桃、棕榈、龙柏、桂花、柑橘等,主要乔灌木树种达 121 种,动物种类更是有 150 种以上,其中鸟类就有 120 多种。

公园树林具有 “高、大、古、稀” 的显著特点。园内古树成片,犹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其中,古大同寺前左侧的一株枫香树堪称澧阳平原古树之冠,高 24.5 米,胸径 108 厘米,树冠面积达 213 平方米,树龄已有 500 余年。树干苍劲挺拔,每到金秋季节,红叶迎秋,灿若红霞,十分壮观。一对姐妹桂花树也毫不逊色,树高 18 米,树冠 300 平方米,树龄 200 多年。八月桂花盛开时,一树灿然,香飘数里。还有几颗几百年的古松树直穿云霄,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关山烟树” 景更是为公园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唐人杜光庭《福地记》将此列为道家第四十八福地,《直隶澧州志》也把它列为澧州八景之一。每当风雨欲来,眺望关山,烟雾蒙蒙,轻松隐隐,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2. 人文景观丰富

津市古大同森林公园不仅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也十分丰富。

坐落在大同山北麓的千年古刹佛教圣地大同寺,为唐咸通年间修建,历史悠久。公元 827 年,清同治二年重建,主体建筑为殿堂三进,中轴线上依次为前殿、天井、大雄宝殿、后殿,占地总面积 4400 平方米。建筑保留晚清风格,单檐硬山顶,马头山墙,四周用砖墙围护,内部为木穿斗结构,上盖小表瓦。寺前还立有舍利塔,增添了一份庄重与神秘。古大同寺还保存塔林等古迹,具有一定的历史、宗教研究价值,2002 年 5 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山西峰的中武当道观相传为真武祖师飞身之地,建于唐朝。正殿楣上 “廉洁” 二字系朱熹手迹,殿前柱上的楹联 “利锁名缰,笼络多少好汉;晨钟暮鼓,映醒无数痴人”,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内供真武祖师铜像重达 150 公斤,香案前置一陨石 250 公斤,黄质黑章。此地视野开阔,可观澧水,澧阳平原万顷秀色,为道教圣地,可与南北武当相比。过去道徒云集,为九澧著名道场,如今香客如云,成为公园的一大佳点。

公园内的皇姑山、御果园流传着美丽的传说故事。朱元璋孙朱悦耀明朝洪熙元年(1425 年)华阳王被贬澧州,在关山开辟御果园游玩。华阳王之子朱悦耀因迷恋园内景色,与父走散,迷失方向。其父华阳王派随从搜山一日,在山顶发现皇姑正东眺澧水烟波,意甚眷眷,后这座山被人们叫做皇姑山。这个传说为公园增添了浪漫与神秘的色彩。

三、地理位置

津市古大同森林公园坐落于津市城南区,处于武陵余脉向洞庭平原过渡段的丘陵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津市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澧水尾间,洞庭湖西缘,市区跨澧水南北两岸。其地处东经 111°46'-112°40',北纬 29°11'30"-29°39'40",总面积约 557.19 平方千米。津市市属武陵山余脉向洞庭湖盆地过渡地带,地形以澧水为天然分界线,澧水西南岸为武陵山余脉,东北岸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边地,整个地势由南向东北倾斜,地表差异升降明显。最高点为棠华红颜寨,海拔 377.1 米,最低点为白衣镇建国村,海拔 23 米。北部为澧阳平原,地势平坦,河湖纵横;南部沿南、西、北边缘地带为丘陵岗地,呈 “E” 字形结构;东部边缘与洞庭平原相接,大小湖泊串珠密布。

津市素有 “江南明珠,九澧门户” 的美誉。北靠澧水,扼九澧入洞庭达长江,其地理位置重要,靠 “三路”(石长、枝柳铁路、二广高速)跨南北,临 “三场”(沙市、张家界、常德机场)通全国,与多个著名旅游景区联为一体,构成旅游网络。津市古大同森林公园与闻名遐迩的孟姜女故乡嘉山风景区及药山寺组成旅游体系,还与夹山寺、桃花源、黄山头、张家界等著名旅游景区相互呼应,游客可以便捷地在这些景区之间穿梭游览,感受不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

此外,津市的交通也十分便利。全市区域共规划设计了 13 条公交线路,其中 106 号线首末站为欣运汽车站至古大同森林公园,方便游客前往森林公园游玩。同时,津市港是澧水流域枢纽港,省内六大良港之一,拥有澧水流域唯一的县级公共保税仓和海关工作站,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出行选择。

总之,津市古大同森林公园的地理位置优越,不仅自然景观独特,而且交通便利,与众多著名旅游景区联为一体,是游客们旅游度假的理想之地。

四、建筑风格

1. 大同寺建筑风格

大同寺建筑保留晚清风格,尽显古朴典雅。其为殿堂三进,布局严谨规整。前殿作为入口,给人庄重之感,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步入天井,光线洒落,增添一份宁静与空灵。大雄宝殿是核心建筑,单檐硬山顶设计独特,马头山墙高高耸立,给人以威严之感。四周的砖墙围护,不仅起到保护作用,更增添了建筑的厚重感。内部木穿斗结构精巧坚固,展现了传统建筑工艺的精湛。上盖的小表瓦历经风雨洗礼,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韵味。寺前的舍利塔如一位沉默的守护者,见证着大同寺的历史变迁。塔林等古迹更是为大同寺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代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2. 中武当道观建筑风格

中武当道观建于唐朝,历史悠久,充满着神秘的色彩。正殿楣上 “廉洁” 二字系朱熹手迹,字体苍劲有力,蕴含着深刻的道家思想。这两个字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提醒着人们要保持清心寡欲,远离名利的束缚。内供真武祖师铜像,重达 150 公斤,铜像栩栩如生,展现了真武祖师的威严与庄重。香案前置一陨石 250 公斤,黄质黑章,充满了神秘的气息。此地视野开阔,可观澧水,澧阳平原万顷秀色尽收眼底。站在道观前,微风拂面,让人心情舒畅,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中武当道观在过去道徒云集,为九澧著名道场,如今香客如云,成为公园的一大佳点。它不仅是一座道观,更是一座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丰碑,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寻道家文化的奥秘。

五、文化内涵

1. 宗教文化

津市古大同森林公园内的大同寺作为佛教圣地,中武当道观作为道教圣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见证了宗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承载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

大同寺始建于唐咸通年间,历经岁月沧桑,清同治二年重建后保留了晚清风格的建筑特色。其作为佛教圣地,不仅有庄严的殿堂建筑,还有寺前的舍利塔和保存的塔林等古迹,具有一定的历史、宗教研究价值。2002 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更是吸引了众多佛教信徒前来朝拜。这里的佛教文化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慈悲,通过诵经、礼佛等仪式,让人们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寺内的建筑风格和佛像雕塑,无不体现着佛教文化的庄重与神秘。

中武当道观相传为真武祖师飞身之地,建于唐朝。正殿楣上 “廉洁” 二字系朱熹手迹,这不仅是一种艺术的呈现,更是道家思想的深刻体现。殿前柱上的楹联 “利锁名缰,笼络多少好汉;晨钟暮鼓,映醒无数痴人”,蕴含着道家对名利的超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内供真武祖师铜像重达 150 公斤,香案前置一陨石 250 公斤,增添了道观的神秘色彩。此地视野开阔,可观澧水和澧阳平原万顷秀色,为道教圣地,可与南北武当相比。过去道徒云集,为九澧著名道场,如今香客如云,成为公园的一大佳点。道观所承载的道教文化,强调顺应自然、清心寡欲,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2. 历史文化

津市古大同森林公园与孟姜女故乡嘉山风景区及药山寺组成旅游体系,孟姜女、车胤的故事在这里广为流传,成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内历史古迹众多,充分体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展现了坚贞不渝的爱情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孟姜女故乡嘉山风景区与古大同森林公园相邻,使得这里的历史文化氛围更加浓厚。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则体现了勤奋好学的品质,激励着后人不断努力进取。

公园内的历史古迹众多,如大同寺为唐咸通年间修建,历经多次重建和修缮,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关山西峰的中武当道观建于唐朝,也曾历经兴衰。园内还有皇姑山、御果园等景点,流传着朱元璋孙朱悦耀与华阳王的美丽传说故事。这些历史古迹和传说故事,为公园增添了浪漫与神秘的色彩,也让人们在游览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此外,彭德怀、任弼时、肖克、王震、廖汉生等老一辈革命家均在此留下了光辉足迹,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浓厚的革命色彩和历史底蕴。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后人,传承着革命精神,让人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六、游玩注意事项

1. 天气与季节选择

津市古大同森林公园四季分明,不同季节有着不同的魅力。春季,万物复苏,公园内一片生机勃勃,是踏青的好时节;夏季,绿树成荫,较为凉爽,可躲避炎热,享受自然的清凉;秋季,枫叶渐红,桂花飘香,此时来公园可欣赏红叶美景,感受秋天的韵味。八月是桂花盛开的季节,满园的桂花香气四溢,令人陶醉。冬季,若遇雪天,公园则银装素裹,宛如童话世界。游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时间游玩。

2. 安全注意事项

在游玩津市古大同森林公园时,人身安全至关重要。游客应严格遵守公园的各项规定,不擅自攀爬危险区域,不进行危险的游乐活动。公园内有部分未开发区域,地形复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游客切勿擅自进入,以免发生意外。在登山过程中,要注意脚下道路,避免滑倒和扭伤。同时,要留意周围的环境,防止被树枝等物体划伤。如果遇到恶劣天气,如暴雨、大风等,应及时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不要在危险区域停留。

3. 环保意识

津市古大同森林公园的自然环境优美,游客在游玩过程中应树立环保意识,共同保护这片美丽的自然景观。不随地丢弃垃圾,将垃圾放入指定的垃圾桶内。在野餐或休息时,不要破坏植被,不随意采摘花草树木。不捕杀野生动物,保护公园内的生态平衡。游客可以自带垃圾袋,将自己产生的垃圾带走,做到文明游玩。同时,也可以积极参与公园组织的环保活动,为保护公园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