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常德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259号
2024-11-18
石门县位于湖南省北部,湘鄂边陲,地处澧水中游,地理位置十分独特。东接临澧、澧县,西毗慈利、桑植,南邻桃源,北抵湖北省鹤峰、五峰、松滋诸县。县域东西长 109 公里,南北宽 106 公里,全县国土面积 3970 平方公里。其地处湘西北门户,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湘鄂边界。作为连接湖南与湖北的重要通道,石门县在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石门县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区,呈现出鲜明的气候特点。这里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 18.40℃,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 5℃,最热的 7 月平均气温 28.6℃。境内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均递减率为 0.49℃/100 米。县城海拔 116.9 米,年平均气温 16.8℃,而壶瓶山海拔 2098.7 米,年平均气温为 7.9°C,境内温差达 8.9℃。县域地处长江中下游,位于湘西北多雨区。2021 年石门县年降水量为 1447.9 毫米,共有 57.48 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60.11 亿立方米。境内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随海拔升高逐渐增多,东南部与西北部降水量差 500 毫米。降水季节变化十分明显,春夏雨季降水多而集中,占全年总量的 72.5%,是洪涝多发季节;秋冬两季降水偏少,仅占全年的 27.5%。年平均降雪日 12.8 天,年平均初雪日为 12 月 3 日,年平均终雪日为 3 月 11 日。全年无霜期 282 天,年平均霜日 20.8 天,霜日出现天数以 1 月份居多,12 月和 2 月次之。初霜日一般在 11 月 23 日前后;终霜日一般在 2 月 25 日前后。县境地处中低纬度,光能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为 1540.7 小时,历年中以 7 月日照最多,2 月最少。日照的垂直变化规律是:海拔每上升 100 米,年日照时数减少 35.7 小时。年平均风速 2.1 米 / 秒年,平均大风(风速大于 17.0 米 / 秒)日为 9.4 天。这种多样的气候特征,为石门县的农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带来了独特的机遇和挑战。
石门县县名来历传说不一,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一曰:县城以东二里处两岩壁立如门。想象一下,那两堵巨大的岩壁相对而立,仿佛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出的一扇巨门,给人以震撼之感。二曰:县城以西三里地杨岭岗与新街口附近之石山,隔河对峙似门。此处的石山在河流的映衬下,更显雄伟壮观,隔河相望,恰似一道天然门户。三曰:县城以东 15 里处有岩门口。虽距离县城有一定距离,但这个岩门口同样以其独特的地形特征,成为石门县名由来的一种可能。这三种说法虽方位、距离不同,但都强调了石门县因地形特征而得名,展现了这片土地独特的自然风貌。
石门拥有悠久的历史。先秦时期,夏、商、周,石门属荆之域,春秋、战国属楚。秦始皇二十六年 (公元前 221 年),石门为慈姑县地,隶黔中郡。汉高祖二年 (公元前 205 年),罢黔中郡置武陵郡,罢慈姑县分置孱陵、零阳、充三县,石门属零阳县地,隶武陵郡。三国时石门初属蜀,后属吴,属零阳县地,隶天门郡。晋武帝太康元年 (280),析零阳县为溁阳、澧阳等县,石门仍属零阳县地,隶天门郡。南北朝为澧阳县,隶天门郡,561 年改天门郡为石门郡。隋文帝开皇九年 (589),罢石门郡建石门县,划归澧州管辖。唐隶澧州澧阳郡。宋隶澧州澧阳军州,属荆湖北路。元隶澧州路,属湖广行中书省江南湖北道。明太祖洪武元年 (1368),改澧州路为澧州府,属湖广布政使司。洪武二年,设添平所;九年降澧州府为州,隶常德府;三十年改隶岳州府。清初沿明制。雍正八年 (1730),升澧州为直隶州。雍正十三年 (1735),添平土司改土归流,隶澧州。民国 3 年 (1914),石门隶武陵道,旋改隶辰沅道。民国 27 年 (1938),石门属湖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1949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石门属湖南省常遭区行政专员公署。1950 年 8 月,改属常德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88 年 6 月至今属常德市。石门县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多次隶属关系的变化,却始终保留着独特的魅力和历史价值。
石门县产业结构丰富多样,形成了以电力、建材、化工、硅砂(石膏)、机电、食品等六大支柱产业为重点的工业体系,同时在农业方面培育了柑橘、茶叶、烤烟、高山蔬菜、生猪、家禽六大特色支柱产业,经济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在工业方面,电力产业发展迅猛,全县总装机容量已经达到 140 万千瓦,主要企业有大唐石门发电公司、华电石门发电公司等骨干企业。2010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21 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 17.8%。建材产业作为传统支柱工业,随着海螺水泥进驻石门等一系列发展,规模工业由 5 家发展到 10 家,2010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14.1 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 14.7%。化工产业以化肥和炸药生产为主,2010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6.9 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 7.2%。硅砂(石膏)产业企业个数由 “十五” 期末的 3 家增加到 2010 年的 15 家,2010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5.9 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 6.2%。机电产业由单一的连杆加工拓展到磁材、石墨及碳素材料等制造,企业个数由 “十五” 期末的 4 家增加到 2010 年的 9 家,实现工业总产值 5.3 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 5.5%。食品工业是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2010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22.9 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 23.9%。
在农业方面,形成了农产品加工企业 944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649 家、家庭农场 208 家的规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1949 年的 176 元增加到 2018 年的 11712 元。同时,石门县在农业标准化生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品牌营销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全县创建柑橘标准化生产示范园 1.3 万亩,年改造低产园 1.5 万亩以上,改良优质品种约 0.6 万亩。全县有机茶认证面积 9000 多亩,有机茶转换或正在转换认证面积 3.4 万亩。拥有湘佳牧业 1 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壶瓶山茶叶、德尔耀、金湘源 3 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017 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 944 家,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 152.9 亿元,出口创汇达 6000 万美元。“石门柑橘” 被评为 “中华名果”,品牌评估价值达 18.04 亿元;“石门银峰” 等茶叶品牌多次获奖,石门被评为全国茶业品牌百强县。“石门土鸡” 品牌价值达 45.94 亿元。
石门县重大项目推进如火如荼。国家重点项目石门电厂三期建设工地一片繁忙,该项目规划建设 2×66 万千瓦国产 “高效超超临界”“二次再热” 燃煤发电机组,静态投资 59.9 亿元,计划 2025 年 12 月第 1 台机组投产,2026 年 3 月第 2 台机组投产。
湖南湘佳美食心动智能工厂项目也在有序施工中。项目总投资 5 亿元,场区面积 122 亩,主要包括原料及成品冷冻冷藏库、熟食加工车间等。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营业收入约 3.13 亿元,缴纳税收近 3000 万元。目前,项目整个框架结构基本上已经完成,正处于封顶状态,项目一期规划在 2024 年 12 月底建成投产。
湖南迪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为两期投产,第一期投产生产血球、生化、免疫发光及 POCT 产品,第二期投产生产肿瘤免疫细胞治疗相关试剂盒产业。目前该公司正在引进设备和装修,6 月份可投入生产。2024 年,在总公司调度下,力争 2025 年全面达产达效,实现销售收入 8000 万元以上,年税收 800 万元。到 2028 年五年内,力争销售收入达到 2 亿元以上,实现年税收 3000 万元。
为优化营商环境,石门县多措并举。加大公益车位供给,城区共新增自行车、摩托车车位 1584 个,小汽车车位 2760 个,建成停车场 2 处。大幅降低城区泊位收费标准,繁华街区停车由 68 元 / 天降至 38 元 / 天,降幅 44.12%;车流相对较少区域停车由 46 元 / 天降至 28.5 元 / 天,降幅 38.04%。免费停车时段也由 12 小时延长至 14 小时。针对长时间停车的人群,采取年票、月票、电子券或协商收取停车费的形式收费。目前,停车泊位管理系统正在智能升级之中,升级后停车泊位智慧化水平和停车效能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外,周一至周日,除少数单位因内部车位较为紧张,停车实行申请制以外,非特殊情况所有单位对外部车辆实行全天候免费开放。同时,石门县行政审批服务局以 “热情、廉洁、高效、便捷” 为服务宗旨,抓好 “三强三创” 提升政务质效,致力于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强管理创满意窗口,制定规章制度对窗口服务进行监督、管理,规范窗口工作人员的审批服务,强化作风建设,增强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提升企业和群众对工作的满意度。强服务创满意大厅,着眼于人性化细节化服务措施,对政务服务大厅进行优化布局,完善大厅设施设备,为群众提供 “一站式” 和 “保姆式” 的政务服务。强监督创满意服务,全面落实 “服务好坏由企业和群众来评判” 的工作要求,在县政务服务大厅建设群众评价专区,同时在大厅 46 个涉企窗口均设置县纪委监委的 “无事不打扰、有事‘码’上办” 二维码监督牌,方便办事群众提出诉求,拓宽监督渠道,强化监督考核,规范窗口工作人员行为,倒逼被监督窗口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满意的政务服务,助力营商环境不断深化。
石门县还坚持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理念,以法治力量打造坚实护企后盾。涉企案件优先立案、涉企矛盾优先调处、涉企执行优先保障。石门县人民法院持续深化 “分调裁审” 机制改革,推进涉企案件繁简分流、快慢分道,设立涉企案件诉讼服务窗口,为涉企纠纷开辟快审快结绿色通道,涉企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仅 33.7 天。运用 “多元调解” 化解涉企矛盾,降低诉讼成本和负累。慎用法律强制措施,平等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依法驳回针对企业的恶意诉讼保全申请 19 件,为 35 家符合条件的企业解封基本银行账户,变更保全措施。
石门县 2023 年常住人口总数为 54.93 万人,户籍人口总数为 64.9217 万人。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石门县的人口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波动,2023 年自然增长率为 - 4.76‰。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部分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导致常住人口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另一方面,户籍人口相对较为稳定,但也受到出生人口减少和死亡人口增加等因素的影响。
石门县辖 17 个乡镇、4 个街道、4 个农林场、夹山管理处以及东山峰管理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楚江街道常住人口为 70420 人,永兴街道 36743 人,宝峰街道 42890 人,二都街道 18524 人等。各个乡镇和街道的人口分布存在差异,其中一些经济较为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相对集中。
从年龄结构来看,0-14 岁占比 15.16%,15-59 岁占比 58.19%,60 岁以上占比 26.65%,65 岁以上占比 20.56%。可以看出,石门县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在性别结构方面,男性人口总数为 33.3053 万人,女性人口总数为 31.6164 万人,男女比例相对较为均衡。
总的来说,石门县的人口状况在不断变化中,需要关注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吸引人才,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壶瓶山距离石门县城 108 公里,被誉为 “湖南屋脊”,主峰海拔 2098.7 米。这里自然景观以大森林、大瀑布、大峡谷、大云海为主要特色,森林覆盖率高达 92%,区域内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可达每立方厘米 10 万个,是自然天成的 “生态绿谷” 和 “森林氧吧”。
壶瓶山大峡谷内溪流潺潺,瀑布飞泻,景色壮观,是探险和徒步的好去处。湖南屋脊漂流位于壶瓶山镇,被誉为 “湖南屋脊洪水漂流”,全长 22 公里,河流湍急,沿途有 20 多处急湾、50 多个险滩,落差近 90 米,漂流全程大约需要近 2 个小时。沿途风景秀丽,可欣赏到高山云雾、幽深峡谷等自然风光,还能途经龙洞飞瀑、蛟龙潭、蛇湾、凉风岩等十多处景观。此外,壶瓶山现已开发壶瓶山大峡谷生态游、江坪河漂流、青山溪越野溯溪、屋脊登顶、泰和合红茶坊、宜沙老街、动植物科技馆等文旅项目。
夹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石门县城东南八公里处,因境内东西双峰对峙、南北一道中通而得名 “夹山”。这里是集闯王陵园、佛教圣地、茶道源头、森林风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规划区域面积 1530 公顷,现经营面积 740 公顷,森林覆盖率 90% 以上,园内群峦叠翠、万木峥嵘,空气清新、环境幽雅。
园内有夹山寺,是公开佛教活动场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 50 余亩,已有 1130 余年历史,享唐、宋、元 “三朝御修” 盛誉,有禅宗宋门第一书《碧岩录传世。闯王陵位于夹山寺西侧山坡坞形地,是明末清初农民起义领袖闯王李自成兵败后化名奉天玉禅隐夹山寺圆寂后的安葬地,有陵卫、李自成禅隐夹山纪念馆、永昌池、大顺桥等众多景点组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此外,还有洗墨池景点,包括洗墨池和玉玺井,这里曾是文人骚客、高僧奇士写诗作画清洗笔墨之地,也是李自成可能扔过玉玺的地方。
东山峰位于石门县西北部,与 “湖南屋脊” 壶瓶山隔山相望。主峰呈东北 — 西南走向,方圆 51.23 平方公里,峰顶海拔 1516 米,有 “四十五里东山峰” 之称。这里平均海拔 1200 米以上,山势磅礴,属武陵山脉,形成了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均气温 13.6℃,俗有 “凉爽世界、天然空调” 的美誉。
东山峰鹿野仙踪景区是一大特色,这里有中南六省最大的梅花鹿养殖基地,也是我国唯一成功的 “北鹿南养” 基地。景区结合自身特点,推出了禅茶文化、道院文化、土家族民俗文化村、高山探险活动、滑雪滑草场、圣诞老人村、马术花海、瀑布峡谷、云顶养生日出云海等十大旅游休闲项目。此外,这里森林覆盖率达到 90%,区内森林茂密、山势险峻,生态环境良好,还有众多自然景观,如东山日出、屋脊天池、瀑布水帘等。
龙王洞是武陵山北麓一座景观奇特的大溶洞,位于石门县白云镇境内,与仙阳湖水域相连。据中国地质科研所评估,龙王洞已经有 6 亿年的历史,且至今仍在生长,是世上为数不多的活溶洞之一。
洞内有大小景点 60 余处,部分钟乳石和石笋神似龙王的十个儿子,故被称为龙王洞。主要景观包括龙王十子、龙涎瀑布、龙涎湖、侏罗纪、冰川世纪、银海星空、穿越地心等。龙涎湖是洞前的独特景观,一泓碧水,平若明镜。荡舟龙涎湖,可领略水中洞天的幽趣。朝龙殿中有龙涎杯、幻景台、御香炉、百物图、河马岩等胜景。凌霄殿以其雄浑高大而得名,有玉皇顶、观幽台、玉烛台、天书台等景观。锁龙潭潭水幽深莫测,附近有孽龙峡,是《乌龙山剿匪记》的外景拍摄地。还有神龙护宝、瑶池仙景、龙王迷宫等奇妙景观,让人仿佛步入龙宫仙境。
白云山距离石门县城 37 公里,入选 “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 和中国国家地理 “中国大美茶山”。白云山整体海拔高度在 600 米至 900 米之间,最高海拔 925 米,年均气温 15.5℃。区域森林覆盖率达 92%,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可达每立方厘米 4 万多个。
山顶有千亩有机茶园,山下有仙阳湖绿水环抱,受仙阳湖水汽润泽,四季云雾缭绕,气候宜人,夏季气温比周边区域低 5 至 8℃,有 “云山茶海” 之誉,是康养避暑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