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桃花源攻略

2024-11-21

一、常德桃花源概述

常德桃花源作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里是陶渊明笔下的 “世外桃源”,承载着无数人对心灵故乡的向往。

常德桃花源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初建于晋,大兴于唐,鼎盛于宋,千年文脉传承,深厚文化积淀。这里是人类物质与精神 “乌托邦” 的东方名片,对中华民族千年历史文化的影响力绵延不绝。众多文豪在此留下无数诗文与墨迹,成为了展示古今诗词楹联碑刻的人文圣地。2006 年被公布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的桃花源古建筑群,完好保存着由唐至民国时期的 15 处历代古建单体,还有国家二级以上文物 50 余件、楹联 107 副、碑刻 108 块、字画 1000 余副、民间传说 40 多篇、留存诗词 2500 余首等。

常德桃花源品牌驰名,享誉全球。是影响世界的中华品牌符号,知名度享誉海内外。原国家主席江泽民考察后认定:“这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各国政要、社会名流先后莅临。常德桃花源多次登录央视进行专题报道,获得了中国旅游影响力文化景区十大品牌等诸多国家级、省级荣誉。

常德桃花源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地处长株潭、武汉、成渝、环洞庭湖、长江中游城市群五大经济圈中部。依托高速、高铁、航空等交通优势,“水陆铁空” 四级对接全国市场。与张家界、凤凰旅游黄金三角已然形成。

常德桃花源人气攀升、市场广阔。景区以打造 “世外桃源 休假圣地” 为品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知名赛事,吸引了国内外游客。近几年景区接待量屡破百万人次,海外游客近十万人次。2018 年以来,游客接待人数突破 200 万人次、购票人数突破 120 万、旅游综合收入近 8 亿元。

二、历史渊源

(一)悠久的历史脉络

桃花源最开始出现在秦朝,自晋时被人们所知道。南北朝宋永初二年(421),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下了千古杰作《桃花源诗并序》,描绘了一个理想王国,使桃花源声名鹊起。进入唐朝,桃花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开发,以道观为主的建筑群已具一定规模。及至宋朝,桃花源得到更大的开发与修复,成为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宋太祖乾德元年(963),朝廷把有名胜古迹桃花源的沅江中下游两岸地域从武陵县析出,另置一县,并以 “桃源” 为县名。其后不久,朗州改名为鼎州,桃源县及境内桃花源遂属鼎州。乾道元年(1165),鼎州改为常德府,桃源县及所辖桃花源随之属常德府。元代,桃花源因兵燹毁为一片废墟。明清时期,桃花源时修时毁,时兴时废。

(二)重要历史事件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桃花源的保护、修复和开发。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修复和新建了一大批景点景观。2014 年,常德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全市唯一文化旅游投融资平台 —— 常德市文化旅游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开启了桃花源景区三年建设大幕。2015 年,桃花源景区依次关闭,进入全面改造升级。投资逾百亿元打造秦溪、秦谷、桃花源古镇、《桃花源记》山水实景演出等 9 大文旅项目,实现了美丽嬗变。5A 景区创建稳步推进,以全省顺位第一纳入国家文旅部创建计划。如今,桃花源已成为国家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森林公园、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

三、特色亮点

(一)自然景观之美

常德桃花源地处湖南省常德市西南 34 公里处,位于众多风景名胜中枢。这里依山傍水,前有滔滔不绝的沅江,后有绵延起伏的雪峰山西北部群峰。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万亩桃林展新姿,金色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四季分明的气候更是让人流连忘返,春天桃花盛开,漫山遍野尽是粉红色的世界,仿佛置身于童话之中;夏天绿树成荫,是避暑的好去处;秋天枫叶红于二月花,金黄的稻田展现丰收的喜悦;冬天风雪水府阁,别有一番韵味。

(二)文化活动丰富

常德桃花源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赛事,吸引国内外游客。每逢春节,“年味浓!桃花源景区六大民俗活动闹新春共享文化盛宴”,登高摸福、红包抽奖、非遗民俗表演等活动精彩纷呈。不仅有绛州鼓乐、踩高跷、顶缸、舞狮、舞中幡、转碟、抖空竹等国家级非遗民俗表演,还有民俗百艺巡演以及秦人婚礼、谷王祈福、秦风楚韵等大型综合演艺节目,让人仿佛置身于田园诗般的慢生活。此外,桃花源还举办马拉松赛等体育赛事,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运动的魅力。

(三)品牌荣誉众多

常德桃花源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成为影响世界的中华品牌符号。2019 年 1 月被授予 2018 中国旅游影响力文化景区 TOP10;2019 年 7 月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湖南夏季避暑旅游目的地;2019 年 11 月顺利通过国家文旅部 5A 旅游景区创建景观质量评审。在国际黄金旅游线路格莱梅奖评选中代表中国唯一获目的地开发特别奖。2019 年以常德桃花源为原型的湖南展园 “湘遇・桃花源” 获得了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展园金奖。2021 年 9 月,常德桃花源入围迈点研究院 9 月 5A 级景区品牌 100 强榜单。2023 年桃花源文化旅游节本周五开幕,全面展示推介常德文旅品牌。一系列的荣誉见证了常德桃花源的独特魅力和卓越品质。

四、地理位置

(一)具体方位

常德桃花源位于湖南省常德市西南 34 公里处,在桃源县城西南 15 千米的水溪附近。这个位置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它挑选的宝地,远离城市的喧嚣,独守一方宁静。它就像一颗隐藏在山水之间的璀璨明珠,等待着游客们去发现它的美丽。

(二)地理环境

常德桃花源三面环山,呈 “C” 字形不完整的山间丘陵盆地。这种独特的地形为它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它背依雪峰山脉,面朝沅水,山水相依,美不胜收。与沅水相伴的桃花源,拥有着丰富的水资源。沅水桃源段风光带水域,约占桃花源景界的三分之二。平均含沙量为 0.197 公斤 / 立方米。在一线天至夷望溪这段,河宽约 500 米,水深 4—15 米。夷望溪至凌津滩段,水深 8—19 米,河谷较为狭窄。在凌津滩以下,河宽 500—1000 米,水深 5—10 米。沅水桃源流域 5 至 7 月多出现高水位,1948 - 2002 年的 55 年中,有 46 个年份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5 - 7 月。桃源洪峰时间多为 6 - 7 天,有时长达 10 余天。最高最低水位变幅 16.19 米。1949 - 2002 年最高水位超过海拔 43 米的大洪水发生过 19 次,平均每 2.8 年发生一次,其中超过 45 米的特大洪水有 5 次(1969 年、1995 年、1996 年、1998 年、1999 年)。桃源水文站实测最高水位发生在 1996 年 7 月 19 日,为 46.90 米。8、9 月间沅水水位开始下降,最低水位出现在 11 月至次年 2 月,水位一般在 31 米 - 32 米之间。桃源水文站实测最低水位出现在 1998 年 12 月 18 日,为 30.71 米。与桃花源景区相关的溪流还有夷望溪、水溪、厮罗溪。夷望溪,亦称怡望溪,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沅江的支流。发源于桃源县西安镇,流经桃源县、沅陵县,在桃源县注入沅江。夷望溪的主流长 103.9 千米,流域面积 734 平方千米,年产水量 8.3 亿立方米,河宽 50 - 150 米,河流坡降 5.1‰。水溪又名秦溪,是沅水流域的一级支流,全长 37.5 千米,流域面积 288 平方千米,其中途经桃花源境内 16.2 千米。厮罗溪,唐宋时被人称为桃花溪,今五柳湖中下段,原来是厮罗溪的咽喉地带,有两个 “才通人” 的石峡小口。第二个石峡小口,上接青山冲一片众山环拱的平畴。

常德桃花源周边还有众多著名景区,如衡山、君山、岳麓山、张家界、猛洞河等。它居古武陵县境内,现为桃花源旅游管理区管辖区域。景区东西宽 3.5 千米,南北长 4.5 千米,地理坐标在东经 111°25’—111°27’,北纬 28°47’—28°49’之间。这里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既拥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又与众多著名景区相邻,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选择。

五、建筑风格

(一)四合院特色

常德桃花源古镇规划了南方罕见的四合院式建筑,传统式样融合湖湘文化,为湖南带来独特的四合院居住文化。经典四合院建筑,关上大门,自成一统;走出房门,顶天立地;廊栏曲折,有露有藏。四合院好在其合,贵在其敞,合便于保存自我的天地,敞则更容易观赏广阔的空间,视野更大,无坐井观天之弊。在桃花源古镇四合院停驻,是繁忙都市人群度假休闲的上选。

桃花源古镇的四合院有三重 “合” 的境界。一是呈 “口” 字形的一进院落;二是呈 “日” 字形的二进院落;三是呈 “目” 字形的三进院落。任一种格局既遵从传统礼制,又富于变化,将东方人与自然相依相融的意境之美缓缓道来。随意推开一座三进制院落大门,即可见一座工艺精湛的影壁,既能将主人的私密生活隐于宅院之内,又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从大门到后院,层层递进,既彰显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又在美学上营造出曲折有致、藏纳风景的居住意境,仪式感油然而生。

如果说 “合” 是主人的面子,那么 “院” 就是主人生活的里子。院子夏天遮阴、纳凉,冬天采光、保暖、抵御风沙,既是入风口,也是出风口,通过自然的风压通风,空气更加清新舒畅。院内各种植物,高低错落,湿润而充满绿意的小环境,别有一番诗情画意的韵味。天气晴朗时,邀请三两好友,一边品茶一边闲聊,惬意无比。

目之所及简化繁复的雕梁画栋、斗拱飞檐、花窗栏杆,都是统一提炼的装饰元素,形成符合现代审美品位的独特装饰风格,既传达了明清建筑群的气质神韵,又通过现代技艺的改进实现了功能与审美的突破。整体的质感和色彩,不是自然恰似自然,是人对名山大川的向往,是人对自然的向往。

桃花源古镇四合院在建材上不惜工本,从选材到制作,都遵循最严苛的标准。合院木柱全部采用具有耐寒,抗旱、耐瘠薄及抗风等特性的俄罗斯樟子松,建筑形体优美,经久耐用;门窗均以价格昂贵的楠木为主,木质坚硬,耐腐性能极好,带有特殊的香味,能避免虫蛀。砖雕采用 “一两黄金一块砖” 之称的皇宫御用 “金砖”,其成品须经过练泥、制坯、阴干、烧制、窨水、打磨等 29 道工序,花费近两年才能完成。

(二)古镇风貌

桃花源古镇拥有众多仿古建筑,如桃花林、秦人村等景点,让人感受古朴的秦代建筑风格。桃花林里桃花盛开如霞,微风拂过,花瓣纷纷飘落,如诗如画。沿着小径漫步,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秦人村则让游客感受到古朴的秦代建筑风格和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

秦谷景区是桃花源隐逸村落的艺术写照,其开发建设原则是尽量不改变现有山谷村落的地形地貌和原生态现状,不改变用地性质,仅通过建筑风貌改造、更新和林地相貌改造等方式,保留原生态乡村韵味,以保护性开发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初步估算,秦谷景区的建筑密度为 1.4%、绿化率为 94.7%。

桃花源古镇的建筑风格不仅体现了秦代的古朴,还融合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色。砖雕、彩绘等传统建筑风格广泛运用,在桃花源古镇随处可见精美绝伦的砖雕作品,在砖面上进行图案的雕刻与绘画,栩栩如生,并且每一幅砖雕都拥有其不同的含义。彩绘所使用的颜料是与北京故宫相同的矿物质颜料,不仅具有美观的效果,还可以保护建筑物使其免受风吹日晒雨淋。

此外,桃花源古镇还有虎头墙这一关中地区建筑的一大特色。墙的正面有一个砖雕虎头,从房檐向上越来越高、越来越宽,主要功能是防火,后来又为这种墙赋予了美观的作用,是渭南建筑工艺的精华。

桃花源古镇以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和 “江南特色” 传统建筑文化为载体,展现几千年 “桃花源文化”。古镇按照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标准规划设计,建设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约 1600 亩,建筑总面积约 70 万平方米,其中核心景区建筑面积约 40 万平方米,其他景区建筑面积约 30 万平方米,概算投资约 50 亿元人民币。项目以人文主题公园为主,配套住宅为辅,具备 “吃、住、行、娱、购、游” 六大旅游功能要素,设有大型餐饮、潇湘特色小吃、庙会小吃;更有特色五星级酒店与传统四合院客栈及特色旅游商品街,汇集四方精美商品;特别是古镇独具特色的综艺表演、大型人文主题公园、桃花广场、奔月双塔、古戏台、庙会广场、城隍庙、文庙、钱庄、镖局、望湖亭、古吊桥、桃花溪、五柳河、城门楼、入口主、次牌坊等各类休闲游乐设施,让人乐不思蜀。

六、文化内涵

(一)名人文化

自晋朝以来,每个朝代都有顶尖文化名人来到桃花源,留下歌咏桃花源的千古名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让桃花源被世人发现,从此这里成为名人追捧之地。南北朝时期的徐陵和庾行写下《山斋》《咏画屏风》;唐朝时,王维、王昌龄、孟浩然、李白等二三十位诗人慕桃花源之名而来,诗兴大发,如李白、刘禹锡、武元衡、释皎然等人还写下多篇长歌短行。韩愈虽未亲临桃花源,但凭借刘禹锡所赠《桃源图》写出长律《桃源图》。古代为桃花源写的游记有数十篇,诗有 960 余首,桃花源就是这些名人和他们的诗文打造堆垒起来的,成为无可限量的宝库。

(二)历史文化

桃花源的文化历史至少可上溯至秦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就提到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晋代就开始按陶公文章意境在这里建亭台楼阁,唐宋间不断增建,使桃花源颇具规模。历代历朝对桃花源的打造历经千年兴废延绵,留下了桩桩件件的古建筑,如林林总总的古楼阁、古碑林、牌坊等古韵悠悠的文化,成为今日之名胜古迹。

(三)神幻乌托邦文化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构建了一个没有战乱、暴政、压迫、剥削,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美妙乌托邦世界。这个世界与世隔绝,神秘而奇幻,吸引着古往今来无数人去探寻它的真面目。

(四)隐逸文化

隐士是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常德是适合过隐逸生活的地方,最早的隐士善卷先生为了在此过隐逸生活连皇帝都不愿做。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的世外桃源,是最适合隐居的地方,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去过隐居遁世生活的理想和精神都寄托在这里。桃花观里专门辟有 “古隐君子之堂” 以祀陶公。桃花源成为高士、大儒、贤者们向往的至高理想地。

(五)地方饮食文化

擂茶是桃花源最具特色的招牌饮食,有两千多年文化承续。由生姜、生米、生茶叶用擂钵擂制加工而成,用开水冲泡,配上满满一桌本地特色小吃的压桌菜,让人清新爽口、身心舒张、神志昂扬。钵子菜也是桃源的传承美食,曾有 “炖钵咕咕嘎,不在朝中为驸马” 的说法,鲜腊肉类或豆腐莴笋素菜类,小钵子一炖,味道妙不可言。

(六)楹联碑匾文化

楹联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也是桃花源景区最重要的文化特征和最深邃的文化内涵。景区现挂有楹联 120 多副,已刻但已轶的楹联有 38 副,未刻的古代后现代人撰写的楹联有 150 多副。这些楹联碑匾展现了桃花源的价值和品位。

七、交通路线

(一)公路交通

常德桃花源景区交通便捷,依托多条高速公路,可直达景区。景区外围接驳交通完善,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出行条件。从各地出发,可通过百度导航至桃花源游客中心,在游客中心购票后,乘坐景区接驳车进园游览。主游客中心还有超大停车场,可同时容纳千余辆私家车和旅游大巴车停泊。

此外,从常德汽车南站(桥南汽车站),乘坐常德至沙坪、西安、茶庵铺、凌津滩等地的县际班车,在桃花源景区游客中心下车,流水发车,全程约 1.5 小时。

(二)铁路交通

黔张常铁路计划 12 月底通车,全线设黔江、黔江北、咸丰、来凤、龙山、桑植、张家界西、牛车河、桃花源、常德等 10 个客运中间站。开通后将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方式,方便前往张家界等地。

常益长高铁在建,建成后,坐火车从常德到长沙将从原来 2 个半小时缩至 1 个小时不到。届时,游客可以更加快捷地到达长沙,进一步拓展旅游线路。

(三)航空交通

常德桃花源机场可直飞多个经济发达城市。近期,常德桃花源机场增飞了北京、桂林、广州、深圳等城市的航班。如北京 — 常德 — 桂林航线,航班号为 GT1001/2,12 时 20 分桂林起飞,13 时 35 分到达常德,14 时 20 分常德起飞,16 时 50 分到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返程时,17 时 55 分北京起飞,20 时 40 分到达常德,21 时 25 分常德起飞,22 时 45 分到达桂林。

广州 — 常德,航班号为 CZ8411/2,18 时 55 分广州起飞,20 时 30 分到达常德;21 时 40 分常德起飞,23 时 25 分到达广州,执飞日期为 9 月 20 日至 10 月 29 日,每周二、周四、周六飞行。

深圳 — 常德,航班号为 CZ5303/4,6 时 30 分深圳起飞,8 时 10 分到达常德;10 时 30 分常德起飞,12 时 15 分到达深圳。执飞日期为 9 月 28 日至 10 月 10 日。

同时,桃花源机场还将开通临时航空口岸。12 月 11 日晚 8 时 40 分许,一架由泰国曼谷机场飞来的客运包机在常德桃花源机场成功降落,标志着常德桃花源机场成为我省第 3 个国际口岸机场。该航班每周一、三、五、日执飞,当地时间 16 时 45 分从曼谷起飞,北京时间 20 时 55 分抵达常德;北京时间 21 时 55 分起飞返程,泰国当地时间 00 时 20 分抵达曼谷。

随着交通的不断发展,常德桃花源景区的可到达性将越来越高,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选择。

八、游玩注意事项

(一)提前规划

常德桃花源景区开放时间为早上八点半到晚上五点半,秦谷开闭园时间为 8:30 - 17:30,两山一湖开闭园时间为 8:30 - 18:00。门票价格方面,当日订购全价票 128 元 / 人,网上订有优惠,门票 3 天有效。同时,景区有丰富的优惠政策,如年龄 65 周岁 (含 65 周岁) 以上长者、14 周岁 (不含 14 周岁) 以下的儿童、残疾人、持有国导证的导游人员、现役军人及随同家属、全国范围内获得地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消防救援人员等可享受免票;年龄 14 周岁 (含)-18 周岁 (不含) 的未成年人、年龄 60 周岁 (含)-65 周岁 (不含) 的老年人、全日制大学生本科及以下学历在校学生、境外学生等可享受半价优惠。此外,常德市民也有相应的优惠票务政策。在前往景区之前,游客可以通过景区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了解详细信息,合理安排行程,提前预订门票,避免耽误游玩时间。

(二)注意天气

桃源全年平均温度是 15℃ ~ 23℃。白天平均 23℃,夜间平均 15℃。春季气候宜人,是游览桃花源的最佳时间,此时桃花盛开,漫山遍野的桃花美不胜收。夏季较为炎热,游客需做好防晒和防暑措施,携带遮阳伞、太阳镜、防晒霜等物品,同时注意补充水分。秋季天气凉爽,是欣赏枫叶和丰收景象的好时节,但早晚温差较大,需携带适当的衣物。冬季较寒冷,游客要注意保暖,穿上厚棉衣、羽绒服等防寒衣物。在游览过程中,要关注天气预报,如遇恶劣天气,如暴雨、大风等,要注意安全,避免前往危险区域。

(三)尊重文化

常德桃花源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游览过程中,游客要尊重当地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桃花源是陶渊明笔下的 “世外桃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游客要爱护景区内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不随意涂鸦、破坏环境。在欣赏文化活动和赛事时,要遵守秩序,不大声喧哗,不干扰演出。桃花源擂茶习俗是当地的传统习俗,游客在品尝擂茶时,要尊重当地的饮食礼仪,不浪费食物。在与当地居民交流时,要礼貌待人,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信仰。同时,要遵守景区的规定,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共同维护景区的良好环境。